在口腔组织病理学中,骨髓炎主要分为急性骨髓炎和慢性骨髓炎两大类。这两种类型的骨髓炎虽然都是由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但它们的病理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
1. 急性骨髓炎:这种类型的骨髓炎通常是由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直接侵入骨骼组织或通过血液传播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其主要的病理特征包括骨髓、骨皮质和软组织中的急性炎症反应,表现为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成脓肿,并伴有明显的充血、水肿现象。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见到骨小梁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聚集,骨髓腔内出现化脓灶。
2. 慢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是急性骨髓炎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或反复发作的结果,表现为持续性的炎症反应和修复过程。其病理特点包括肉芽组织增生、纤维化以及新骨形成等改变。在慢性阶段,病灶中可见到较多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有时还伴有异物巨细胞的存在。此外,由于长期的炎症刺激,局部可出现死骨(无血管供应的坏死骨块),这些死骨与周围健康组织之间往往有一层新生的反应性骨包绕。
总的来说,急性骨髓炎主要表现为剧烈的炎症反应和化脓症状;而慢性骨髓炎则更多地体现出长期炎症导致的结构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