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是临床医师考试中的必考科目,医学教育网小编特此整理了:临床医师复习之儿科学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汇总,供大家分享:
1.围生期:妊娠28周到产后1周;
2.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到1岁;
4.幼儿期:1岁到3岁;
5.学龄前期:3岁到6-7岁;
6.学龄期: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
7.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生长的时期。女(11、12-17、18),男(13、14-18、20);
8.麻疹:前驱期表现,特别是Koplik斑是早期诊断关键。典型的为“烧3天、出3天、退3天”,留有脱屑及色素沉着。接触麻疹5天内肌注免疫球蛋白可预防发病。隔离期:一般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出疹后10天。
9.风疹:出疹期耳后、枕部、颈后淋巴结肿大伴触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皮疹在淋巴结肿大后24小时出现,24小时出全,一般3天,少有脱皮,较麻疹全身症状轻。隔离期:出疹后5天。
10.幼儿急疹:病原为人类疱疹病毒6型。突然起病,发热3~5天,热退疹出。
11.水痘:在同一部位丘疹、水痘、结痂同时存在,向心性分布。
12.猩红热:主要致病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发热后第2天全身皮肤弥漫充血发红基础上存在密集均匀的红色小丘疹,24小时布满全身,皱褶处密集。疹退脱皮,无色素沉着。
13.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原福氏志贺菌多见。有时在出现肠道症状或腹泻之前先出现休克或脑病表现。怀疑中毒痢尚未排便,可用冷盐水灌肠,取粪便检查。
14.脊髓灰质炎:于体温下降时出现非对称性弛缓性瘫痪,逐渐加重,热退瘫痪停止发展,无感觉障碍。
15.乙脑是病毒性脑炎中最重且预后差的一种,乙脑病毒系虫媒病毒。
16.小儿免疫系统成熟,小儿尤其婴幼儿,处于生理性免疫低下状态。
17.免疫球蛋白分五类,IgG能通过胎盘,补体于生后6~12个月达成人水平。
18.婴幼儿哮喘,3岁以上儿童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标准及评分方法是重点。
19.哮喘的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控制发作和预防复发。目前认为拟肾上腺素类药物吸入是首选的药物治疗方法,用量少、起效快、副作用少(常用沙丁胺醇);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哮喘最有效的药物,但长期应用副作用多,尽可能用吸入疗法。
20.哮喘持续状态处理方法要熟练掌握。
21.预防哮喘的方法。激素类气雾剂吸入能使哮喘缓解,应连续维持吸入至少6个月至2年或更长的时间。
22.急性风湿热5~15岁多见,认为与A组乙型溶血型链球菌感染后的变态反映和自身免疫有关。
23.急性风湿热的主要表现:心脏炎、多发性游走性关节炎、舞蹈病、环形红斑、皮下结节。关节炎为游走性和多发性,主要累及大关节,以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不留畸形。儿童风湿热常侵犯心脏,年龄越小心脏受累机会越多。多次反复发作心内膜炎,可使瓣膜变形,形成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多见于二尖瓣,其次为主动脉瓣。风湿性舞蹈病可以单独存在或与其他症状并存。
24.风湿热的诊断标准和诊断重点考虑的3个问题。
25.风湿热的治疗。抗风湿药物以水杨酸盐或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适应证及用法。
26.风湿热的原发性和继发性预防措施。
27.川崎病的诊断标准。
28.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皮肤紫癜,消化道症状,关节疼痛或肿胀,肾脏症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