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执业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2020临床执业/助理医师——代谢内分泌系统历年常考的5大知识点!

——●●●聚焦热点●●●——

报名预约> 有问必答> 报考测评>

为了帮助各位考生复习,医学教育网编辑为大家整理总结了临床执业和助理医师代谢内分泌系统历年常考的5大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复习有所帮助!  

知识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表现  

1.女性多见,20~50岁为高发年龄。  

2.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症候群。  

(1)代谢增高:怕热、多汗、乏力、消瘦。  

(2)心血管系统:心悸、胸闷、气短,高动力循环状态导致心脏增大、S1增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加、周围血管征;严重者发生甲亢心脏病(可能导致房颤)。  

(3)消化系统:食欲亢进、大便次数多。  

(4)神经系统:脾气急躁、手抖。  

(5)生殖系统:女性月经稀少,周期延长;男性出现阳萎。  

(6)血液系统:外周白细胞数减低,可发生营养性贫血。  

3.甲状腺肿:弥漫性、对称性肿大、无压痛。甲状腺大小与病情轻重无关,可有震颤,收缩期血管杂音。对甲亢最有诊断意义。  

4.眼征  

(1)单纯性突眼:眼球突出;眼裂宽(平视时可见角膜上缘);瞬目减少;下视露白;上视无额纹;集合运动不良;预后较好。  

(2)浸润性突眼:较少见;眶内软组织增生明显;眼内异物感、畏光、流泪、眼痛、眼球突出、复视、眼睑不能闭合。  

习题  

男,47岁,颈部肿物5年,近3个月来感心悸,多汗,食量加大,检查:无突眼、甲状腺Ⅱ度肿大、结节状,脉搏116次/分,心、肺、腹无异常发现,根据临床表现考虑是  

A.甲状腺腺癌  

B.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  

C.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  

D.高功能甲状腺腺瘤  

E.结节性甲状腺肿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20~50岁多发,甲状腺肿大与甲亢同时出现;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先有甲状腺肿大,多年后甲亢;高功能甲状腺腺瘤:单发结节或囊肿;甲状腺腺癌少见。患者先发现甲状腺肿大,多年后出现甲亢症状,因此考虑为继发性甲亢。  

知识点:糖尿病的分型、特点及临床表现  

1.分型  

1型糖尿病:患者有胰岛β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有酮症酸中毒倾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少年。起病急,代谢紊乱症状明显,患者需注射胰岛素以维持生命。  

2型糖尿病:患者大部分超重或肥胖,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成年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患者在疾病初期大多不需要胰岛素治疗。通常无酮症酸中毒倾向,但在感染等应激情况下,也可诱发酮症酸中毒。  

2.各型特点  

(1)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多见于青少年,很少肥胖,儿童发病急骤、成人发病隐匿;容易伴发其他自身免疫疾病(Graves病、桥本甲状腺炎、Addison病)。有酮症酸中毒倾向。需要胰岛素治疗。  

(2)2型糖尿病:多见于成年人,可伴有肥胖,发病多隐匿,有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多数不需胰岛素治疗,诱因下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常有家族史。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4)妊娠期糖尿病:在妊娠期间诊断的糖尿病。在妊娠结束后6周或以上复查血糖,重新分类为正常血糖、空腹血糖过高、糖耐量减低、糖尿病。大部分妇女分娩后血糖恢复正常。  

3.临床表现  

(1)代谢紊乱症群:“三多一少”,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常伴有软弱、乏力。许多病人有皮肤瘙痒。  

(2)并发症的表现:如各种感染、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等。  

(3)反应性低血糖: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  

(4)无症状,体检或手术前发现血糖高。  

习题  

糖尿病有酮症酸中毒倾向的是  

A.1型糖尿病  

B.2型糖尿病  

C.妊娠期糖尿病  

D.特殊类型糖尿病  

E.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多见于青少年,很少肥胖,儿童发病急骤、成人发病隐匿;容易伴发其他自身免疫疾病(Graves病、桥本甲状腺炎、Addison病)。有酮症酸中毒倾向。需要胰岛素治疗。  

知识点:糖尿病诊断  

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根据,应注意单纯空腹血糖正常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性,应加测餐后血糖,必要时应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OGTT的葡萄糖负荷量成人为75g,儿童1.75g/kg,总量不超过75g。服糖前及服糖后30、60、120、180分钟测定血糖。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尿糖不作为糖尿病诊断指标。  

(1)空腹血浆葡萄糖(FPG):FPG<6.0mmol/L为正常,≥6.0~<7.0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IFG),≥7.0mmol/L为糖尿病,需另一天再次证实。  

(2)OGTT中2小时血浆葡萄糖(2hPG):2hPG<7.8mmol/L为正常,≥7.8~<11.1mmol/L为IGT,≥11.1mmol/L为糖尿病,需另一天再次证实。  

(3)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或FPG≥7.0mmol/L,或OGTT中2hPG≥11.1mmol/L。症状不典型者,需另一天再次证实,不主张做第三次OGTT。  

糖尿病的治疗  

1.综合防治原则:强调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和治疗措施个体化的原则。  

治疗措施包括控制饮食,减轻和避免肥胖,适当运动,戒烟,合理应用降糖、降压、调脂、抗凝等药物。  

2.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  

(1)磺脲类  

1)机制:促进有功能的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  

2)适应证:主要适用于单纯饮食控制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  

3)禁忌证: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合并严重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2型糖尿病合并严重慢性并发症或肝肾功能不全;哺乳期患者。  

4)不良反应:低血糖,肝肾功能损害,血细胞减少。  

5)常用药物: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美脲(亚莫利)、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  

(2)格列奈类药物  

1)机制:作用机制与磺酰脲类药物相似,但是作用短而快。  

2)适应证:主要适用于单纯饮食控制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  

3)不良反应:轻微低血糖,胃肠道反应。  

4)常用药物: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3)双胍类  

1)机制:增强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2)适应证:主要适用于单纯饮食控制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适合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3)禁忌证:同磺脲类;乳酸性酸中毒、严重缺氧、心衰。  

4)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过敏、诱发乳酸性酸中毒。  

5)常用药物:二甲双胍、苯乙双胍。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1)机制:降低小肠黏膜对糖类的吸收。  

2)适应证:主要适用于餐后血糖高的患者。  

3)禁忌证:肠道疾病。  

4)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  

5)常用药物: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5)噻唑烷二酮类  

1)机制:胰岛素增敏剂,可减轻胰岛素抵抗。  

2)适应证:主要适用于胰岛素抵抗者。  

3)禁忌证:严重和急性心衰。  

4)不良反应:体重增加、水肿等。  

5)常用药物: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6)肠促胰岛激素。  

3.胰岛素治疗  

(1)适应证:1型糖尿病;口服药物(2或3种最大剂量)不能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合并急、慢性并发症;围手术期;妊娠;分娩;应激状态;口服激素;继发性糖尿病。  

(2)不良反应:低血糖、过敏、水钠潴留、视物模糊。  

(3)经过治疗,有时清晨空腹血糖仍然高的原因有:  

1)黎明现象:夜间血糖控制良好,也无低血糖发生,仅于黎明一段时间出现高血糖,机制为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多。  

2)Somogyi效应:夜间曾有未被察觉的低血糖,导致体内升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加,继而发生低血糖后的反跳性高血糖。  

3)夜间胰岛素作用不足。  

习题  

男,20岁,神志不清2小时入院,既往患1型糖尿病5年,长期皮下注射胰岛素。近3天因腹泻而停用。体检:血压70/50mmHg,皮肤中度失水征,呼吸深大,有烂苹果味,心率130次/分。最可能的诊断是  

A.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  

B.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C.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D.低血糖昏迷  

E.感染性休克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1型糖尿病患者,近期停用胰岛素,呼吸深大,有烂苹果味,为酮症酸中毒典型体征。血培养常用于查找感染病原体,与本病关系不大。其余几项检查都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关键为补液同时静脉滴注胰岛素。  

知识点:低钾血症  

血清钾低于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正常值为3.5~5.5mmol/L)。  

失。  

(2)临床表现:大多和肌肉、神经功能紊乱,以及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失去收缩功能有关。  

1)肌无力:最早出现,先从四肢肌,逐渐延及躯干和呼吸肌。有时有吞咽困难、进食及饮水呛咳,可有软瘫、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2)口苦、恶心、呕吐和肠麻痹等;  

3)心脏受累:主要表现为传导和节律异常;  

4)典型的心电图改变为:早期出现T波降低、变宽、双相或倒置;随后出现ST段降低、QT间期延长和U波;  

5)病人可出现低钾性碱中毒症状,但尿呈酸性(反常性酸性尿)。  

(3)诊断:主要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血清钾测定来诊断。  

血清钾常低于正常,心电图改变有T波低平、双相或倒置,部分出现U波对诊断更有意义,另外有ST段压低及各种心律紊乱。  

(4)治疗  

1)及早治疗导致低钾血症的病因,减少或中止钾的继续丢失;  

2)可参考血清钾测定的结果来初步确定补钾量。  

如病人有休克,应尽快恢复血容量,补充钾盐,口服最安全可靠,不能口服者经静脉滴注氯化钾,必须遵循静脉补钾原则:  

每天补钾一般不超过氯化钾6g,3~5天内纠正;  

能口服者可口服钾剂补钾;  

每升输液中含钾量不宜超过40mmol/L(相当于氯化钾3g);  

溶液应缓慢滴注;  

输入钾速度应控制在20mmol/h以下;  

待尿量超过40ml/h后,再静脉补充钾。  

习题  

补钾速度一般每小时不宜超过  

A.10mmol  

B.20mmol  

C.30mmol  

D.40mmol  

E.50mmol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可参考血清钾测定的结果来初步判定补钾量。如患者有休克,应尽快恢复血容量,尿量达40ml/h后,再给以经静脉补钾,补钾速度不宜超过20mmol/L,每日补钾量不宜超过100~200mmol/L;能口服者,应口服钾盐。  

知识点:水和钠代谢紊乱  

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细胞外液-主要的阳离子Na+,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  

1.等渗性缺水  

(1)病因  

①消化液的急性丧失-肠瘘、大量呕吐;  

②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感染、肠梗阻、烧伤等;  

③大量放胸、腹水。  

(2)临床表现:  

恶心、厌食、乏力、少尿等,但不口渴;丧失达体重的6%~7%时,则可有严重的休克;  

胃液大量丧失则可伴发代碱。  

(3)诊断:正常血清Na+为135~145mmol/L。  

(4)治疗:静脉滴注平衡盐溶液或等渗盐水,使血容量得到尽快补充。  

2.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或继发性缺水,水和钠同时缺失,失钠多于缺水。  

(1)病因  

①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丢失;  

②大创面慢性渗液;  

③应用排钠利尿剂;  

④等渗性缺水治疗时补充水分过多。  

(2)临床表现-无口渴感;  

轻度:血钠130~135mmol/L,疲乏、头晕、手足麻木,尿中Na+减少;  

中度:血钠120~130mmol/L,脉速,血压不稳或下降,脉压小,浅静脉萎陷,尿中几乎不含钠和氯;  

重度:血钠120mmol/L以下,神志不清,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昏迷。  

(3)诊断:血钠浓度低于135mmol/L;  

(4)治疗:应静脉输注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以纠正细胞外液的低钠状态。  

需补充的钠量(mmol)=[血钠的正常值(mmol/L)一血钠测得值(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  

3.高渗性缺水  

(1)病因:  

①摄入水不够;  

②水分丧失过多。  

(2)临床表现  

轻度:缺水量为体重的2%~4%,口渴;  

中度:缺水量为体重的4%~6%,极度口渴,乏力、尿少和尿比重增高;皮肤弹性差,眼窝下陷、烦躁不安;  

重度:缺水量超过体重的6%,躁狂、幻觉、谵妄、甚至昏迷。  

(3)诊断:血钠浓度在150mmol/L以上。  

(4)治疗:解除病因。无法口服者,可静脉滴注5%葡萄糖溶液或低渗的0.45%氯化钠溶液,补充已丧失液体。  

4.水中毒  

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肾功能不全;  

水过多所致的脑细胞肿胀可造成颅内压增高;  

应立即停止水分摄入。  

习题  

高渗性缺水与低渗性缺水临床表现的主要鉴别点是  

A.手足麻木  

B.口渴明显  

C.视力模糊  

D.恶心、呕吐  

E.脉压减小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高渗性缺水时,缺水多于缺钠,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位于视丘下部的口渴中枢受到高渗刺激,病人感到口渴而饮水,使体内水分增加,以降低渗透压。而低渗性缺水,缺水少于缺钠,口渴不明显,故应选择B。  

临床医师考试《传染病科目》8大高频考点精讲(附模拟试题)

以上关于“2020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代谢内分泌系统历年常考的5大知识点!”的文章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的文章随时关注医学教育网!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