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2019年临床执业医师新增的考试科目病理生理学涉及到的考点,今天医学教育网编辑为大家整理总结了具体的考试要点,详情如下:
1.发热是指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2.外致热原——常见的有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内生致热原——常见的有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6、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
3.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发热体温正负调节学说认为,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可能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正调节中枢,主要包括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等;另一个是负调节中枢,主要包括中杏仁核、腹中隔和弓状核等。
4.发热时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糖代谢——发热时由于产热的需要,糖的分解代谢加强,糖原贮备减少。尤其在寒战期糖的消耗更大,乳酸的产量也大增。脂肪代谢——发热时能量消耗,脂肪分解明显加强,机体动员脂肪贮备,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性增高,脂解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脂肪加速分解。蛋白质代谢——病人体内蛋白质分解加强,蛋白质分解加强可为肝脏提供大量游离氨基酸,用于急性期反应蛋白的合成和组织修复。
5.发热时生理功能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发热使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特别是高热(40~41℃)时,病人可能出现烦躁、谵妄、幻觉、惊厥。循环系统——体温每上升1℃,心率约增加18次/分,心率加快主要是由于热血对窦房结的刺激所致。在寒战期间,心率加快和外周血管的收缩,可使血压轻度升高;少数病人可因大汗而致虚脱,甚至循环衰竭。呼吸系统——发热时CO2生成增多,促使呼吸加快加强。消化系统——发热时消化液分泌减少,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因而产生食欲减退。
上文关于“发热-2019年临床执业医师《病理生理学》考点”的文章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的文章随时关注医学教育网临床执业医师辅导精华栏目!病理生理学科目由网校专业师资景晴老师精讲,点击这里免费听课>>
编辑推荐:
【复习】临床执业医师26大科目复习方法∣重点考点原创精粹~
【问答】2019年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政策 ∣ 备考30问!
【缴费】2019医师资格考试网上报名缴费时间/入口/标准!
【变化】详细版!2019年临床执业医师全年关键时间点及考试变化!
学霸同款课 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