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为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有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增生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
肝硬化的病因有很多,但在我国主要见于乙型病毒性肝病患者,在代偿期可隐匿起病,早期以乏力、食欲缺乏为突出表现,可伴恶心、腹胀、上腹部不适或隐痛、轻度腹泻等非特异性表现,类似慢性肝炎;在代偿期变现为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症:
(1)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
①全身症状及体征:乏力,精神不济,黄疸、面色晦暗,体重减轻,肌肉萎缩,肢体水肿等。
②消化系统症状:易出现食欲减退、腹胀、腹泻、腹痛等。
③出血倾向和贫血:常出现鼻粘膜及牙龈出血、皮肤紫癜和胃肠道出血,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
④皮肤巩膜黄染。
⑤内分泌功能紊乱:由于肝脏灭活雌激素功能减退,可出现蜘蛛痣、毛细血管扩张、肝掌形成,男性患者常出现睾丸萎缩、性欲减退、毛发脱落、乳腺发育;女性患者有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皮肤色素沉着,面色晦暗,程肝病面容。糖尿病风险增大,易出现低血糖表现。
(2)门静脉高压症:脾大、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腹水是门静脉高压的三大临床表现。
1)脾大:脾脏因长期淤血而大,多为轻、中度肿大,消化道出血后可暂时性缩小。脾大伴有血细胞减少,主要为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称为脾功能亢进,临床上可有出血倾向。
2)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临床上有三支重要的侧支循环开放,即食管和胃底静脉、腹壁静脉、痔静脉。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是肝硬化的特征性表现。肝炎和肝硬化等本身病变腹壁静脉曲张的特点是曲张静脉以脐为中心,脐上的血流向上,脐下的血流向下,脐周静脉明显曲张者外观呈水母头状。由下腔静脉阻塞引起的腹壁曲张静脉血流方向,无论是脐上还是脐下均向上,曲张静脉多分布在侧腹壁。
3)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最常见的和最突出的表现。腹水形成的机制:
①门静脉压力增高:腹腔内血管床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
②低蛋白血症:白蛋白低于30g/L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致血浆外渗;
③肝淋巴液生成过多,超过胸导管的引流能力,淋巴液自肝包膜和肝门淋巴管渗至腹腔;
④继发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增多;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假小叶形成是肝硬化的标志性病理特征。
肝硬化常见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胆石症、原发性肝细胞癌、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或海绵样变性。
编辑推荐:
临床执业医师4月作战计划!请查收各章节核心考点汇总!
2019临床执业医师《病理生理学》12个高频考点总结!
临床执业医师妇产科“女性生殖系统”总结【1-15章】
重要考点!儿科学考试题型及常考知识汇总【1-15章】
以上关于“肝硬化的病因及临床表现-临床执业医师重点内容!”的文章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的文章随时关注医学教育网临床执业医师辅导精华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