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
31.乙脑引起的呼吸衰竭:是本病最严重的表现和主要的死亡原因。
32.梅毒病原体: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
33.乙脑高热、抽搐、呼吸衰竭是乙脑患者的三大危重症状,亦是抢救治疗的三大关键问题。
(1)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体温控制在38℃左右为宜。
(2)抽搐:针对产生抽搐的不同原因分别进行处理。脑水肿引起者应以脱水、给氧为主;高热所致应加强降温;因呼吸道分泌物堵塞、通气不畅所致脑缺氧者,以吸痰、给氧为主;脑实质病变引起的抽搐,则以安定、水合氯醛、苯巴比妥钠等药物镇静治疗,可配合亚冬眠及针灸。
(3)呼吸衰竭:为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治疗原则是保持呼吸道通畅,解除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解除脑水肿、脑疝等危急症状。可用中枢呼吸兴奋剂,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予人工呼吸器支持治疗。
(4)脑水肿与颅内高压的治疗:常用脱水剂为20%甘露醇,每次1~2g/kg静滴或推注(20~30分钟内),每隔4~6小时1次,疗程2~4日。
34.伤寒: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以回肠下段为主要病变。典型病例以持续发热、相对缓脉、表情淡漠、脾大、玫瑰疹和血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和肠穿孔。
35.伤寒极期玫瑰疹:于病程第6天胸腹部皮肤可见压之退色的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4mm,一般在10个以下,分批出现,2~4日内消退。
36.肥达反应对伤寒有辅助诊断价值,但可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应结合临床综合判断,不是确诊(伤寒杆菌培养可确诊)。肥达反应的评价:①“O”抗体凝集价在≥1:80,“H”抗体在≥1:160有诊断意义;②疾病过程中抗体效价逐渐上升呈4倍以上者更有诊断价值;③若只有“O”抗体凝集价上升,而“H”抗体不升高,可能为疾病早期;仅“H”抗体升高而“O”抗体不增高者,提示从前患过伤寒或有伤寒菌苗接种史,也可能是其他发热性疾病所致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37.伤寒首选喹诺酮类治疗。
38.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和全身毒血症状。
39.典型急性菌痢:位于脐周或左下腹,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左右,全身肌肉酸痛、食欲不振等,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
40.急性菌痢:普通型(典型)腹泻初为稀便或水样便,以后转为黏液脓血便,大便每日10余次至数十次。
汇总:临床执业医师《传染病、性传播疾病》科目高频考点速记68条
查看更多:2023年临床执业医师考生须知:笔试各科目分值占比及考点速记
【医学教育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