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胞的适应性改变:萎缩、增生、肥大和化生。
萎缩:实质细胞的体积变小和数量减少而致体积缩小。
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
2.细胞的损伤
可逆性的: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淀粉样变性、黏液样变性、病理性色素沉着、病理性钙化。不可逆性的:坏死、凋亡。
3.脂肪变性心肌呈黄色,与正常心肌暗红色相间,形成黄色斑纹——虎斑心。
4.细胞内玻璃样变性:浆细胞Russell小体、酒精性肝病——肝细胞内形成Mallory小体。
5.坏死:基本病理改变是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6.急性细菌性痢疾大多累及左半结肠,尤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重;中毒性细菌性痢疾肠道病理变化表现为卡他性肠炎或滤泡性肠炎。
7.伤寒病变特征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以回肠末端淋巴组织的病变最为突出。肠道病变可分为髓样肿胀期、坏死期、溃疡期和愈合期,每期大约持续一周。
8.肉芽组织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和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组成,并伴炎症细胞浸润。由底部垂直于创面向上生长。
9.肉芽组织的作用:抗感染及保护创面、填补伤口及其他组织缺损、机化血凝块和坏死组织。
10.皮肤创伤愈合的类型:
①一期愈合 为组织缺损少,无感染,创缘整齐,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
②二期愈合 为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齐,哆开,不能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
11.骨折愈合的四个阶段:1.血肿形成;2.纤维性骨痂形成;3.骨性骨痂;4.骨痂改建或再塑。
12.左心功能不全——肺淤血;右心功能不全—体循环淤血。
13.肠结核病多见的为溃疡型,溃疡长轴与肠管长轴垂直,边缘参差不齐,较浅;愈合后可由于瘢痕形成而致肠腔狭窄。较少见的是增厚型,肠壁以肉芽组织形成和纤维组织增生为特点。
14.贫血性梗死:多发生在组织结构致密、侧支循环不丰富的实质性器官,如心、肾和脾,因梗死灶内出血少而呈灰白色。
出血性梗死:梗死灶内含血量丰富,呈暗红色。主要发生于肺、肠等具有双重血液循环的器官。
败血性梗死:由含有细菌的栓子阻塞血管引起。常见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15.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和增生。
16.炎症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1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理改变:蛛网膜、软脑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内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纤维素渗出。
18.慢性炎症:一般慢性炎症、特异性炎症(慢性肉芽肿性炎)
19.肉芽肿由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细胞,呈局限性浸润和增生所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20.异型性是区别良、恶性肿瘤重要的组织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