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消化系统考点“慢性胃炎病因、发病机制”””相关内容,相信参加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考生都在关注,为方便大家了解,在此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内容:
慢性胃炎
【考频指数】★★★
【考点精讲】
1.慢性胃炎病因、发病机制
(1)慢性萎缩性胃炎
自身免疫性胃炎(A型胃炎)——胃体——舌炎和贫血;
慢性多灶萎缩性胃炎(B型胃炎)——胃窦。
(2)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见红斑(点、片状或条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斑;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见黏膜呈颗粒状、黏膜血管显露、色泽灰暗、皱襞变小。
2.临床表现:多数症状轻微,可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有些患者无症状。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可伴有舌炎和贫血。
3.诊断
最可靠的诊断方法——胃镜及活组织检查;
病因诊断——幽门螺杆菌检测;
4.对症治疗
(1)抗酸或抑酸制剂——上腹痛、反酸、胃黏膜有糜烂时;
(2)促动力剂,如多潘立酮——上腹胀满、胃排空差或有反流时;
(3)补充铁剂——缺铁性贫血者;
(4)有终生维生素B12注射治疗——恶性贫血者。
(5)目前由于幽门螺杆菌耐药问题普遍存在,原本推荐的三联标准方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下降,失败后的再治疗比较困难,建议首先采用PPI、铋剂联合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尽量不应用耐药率高的抗生素。
(6)癌前病变处理: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局灶的中度以上的异型增生可在胃镜下行黏膜剥离治疗。
【进阶攻略】
本知识点重要内容集中在分型、鉴别和临床表现;在复习过程中,尤其需注意其病理特征及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慢性胃炎的诊断方式的选择需要注意,在治疗上多以对症治疗为主,以及根除幽门螺杆菌。以上知识点牢记便可。
【易错易混辨析】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见红斑(点、片状或条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斑;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见黏膜呈颗粒状、黏膜血管显露、色泽灰暗、皱襞变小。
2021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课程开始招生,现在购买即赠2020年课程提前备考,让你赢在起点!点击进入查看班次详情>>
编辑推荐:
【周打卡】2021临床助理医师考试每周必背20个考点汇总(第三周)
汇总篇|2021年临床助理考试各科目备考技巧|学习计划|复习重点整理
以上关于“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消化系统考点“慢性胃炎病因、发病机制””的文章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的文章随时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