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
1.病因 常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心肌病变广泛者,其中最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其次是心肌病、二尖瓣脱垂、心力衰竭、心瓣膜病等。其他还见于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
2.临床表现 室速的症状与心动过速所致的血流动力功能障碍程度密切相关,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心室率的快慢、发作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有无器质性损伤或损伤程度等。根据发作时间可分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30秒)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30秒)。
(1)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通常可无明显症状。
(2)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常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表现,如低血压、气促、心绞痛、晕厥、黑蒙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
3.心电图特点
①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3个;②QRS波时限>0.12秒,形态“宽大畸形”,ST-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③心室率常为100~250次/分,规则或略不规则;④房室分离:即心房与心室失去同步现象。机制与心脏存在多个异位起搏点有关,心房起搏点激动心房,心室起搏点激动心室,形成心房独立活动与QRS波无固定关系的现象;⑤可突然发作;⑥心室夺获:偶有室上性冲动(窦性P波)下传夺获心室,表现为在P波之后提前出现一次正常的QRS波;⑦室性融合波:有时窦性P波下传至心室与室内异位起搏点共同激动心室,形成室性融合波,其形态兼有窦性和异位起搏QRS波的特点,其意义为部分心室夺获。
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的诊断(注:采用解读的形式加以叙述)
①每次心动过速均由期前发生的P波开始。解读:前面章节我们介绍室上速时,曾介绍过室上速可由房早触发,与这里的“均由期前发生的P波开始”是同一个意思。
②QRS波群至逆传P波(逆行P波)的间期(RP间期)≤0.10秒。解读:室上速的逆行P波常位于QRS波终末部(理解为紧跟QRS波),所以R波至终末部逆行P波的间期非常短≤0.10秒。
③心动过速的QRS波群形态,与心率大致相等的室上性冲动下传的QRS波群的形态相同。解读:心率相同的前提下,室上速的QRS波形态可与窦性心律的QRS波形态相同(即可以与正常QRS波形态相同)。
④P波与QRS波群相关,通常呈1∶1房室比率,亦可出现2∶1或文氏型房室阻滞。解读:室速具有“房室分离”的特点(即P波与QRS波没有固定关系),而室上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的P波与QRS波是有固定关系的。
⑤刺激迷走神经可减慢或终止心动过速。解读:室上速可以通过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来控制心率,但室速不行。
⑥QRS波群时限<0.14秒。解读:“室上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中“室内差异性传导”可以简单理解为“QRS波宽大畸形”,但这与室速的QRS波宽大畸形不能等同。通俗地说室上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的QRS波>0.12秒,但小于<0.14秒。而室速的QRS波可超过0.14秒(室速的QRS波更加的宽大畸形)。
⑦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较常见,V1导联呈rSR,(三相波)。解读:室上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常见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图形,其中V1导联呈三相波,即rSR,。室速的QRS波虽然也可以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图形,但V1导联主要是双相波,即qR、RS或QR型。
⑧长-短周期序列(即在长RR间期后跟随短RR间期)后常易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
室性心动过速与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在心电图中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出现以下表现时,提示室性心动过速:①心室夺获;②室性融合波;③房室分离;④QRS波时限>0.14秒;⑤QRS波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时其V1导联呈单相或双相波;⑥胸导联QRS波主波方向具有同向性,即全部向上或向下。
4.治疗
(1)治疗原则:非器质性、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30秒)无明显症状无须治疗。器质性、持续性实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30秒)不论有无症状均应积极治疗。
(2)终止室速发作的处理:①室速同时出现以下任一情况:低血压、休克、心绞痛、心力衰竭、晕厥、黑蒙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表现时,立即直流电复律和(或)心室起搏治疗;②无血流动力学障碍时,可使用利多卡因、胺碘酮治疗。由于室速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故普罗帕酮慎用,易导致更严重的心律失常。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