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口腔黏膜病学常考知识点小结:口腔黏膜病基本病理变化、常用治疗药物”,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分享有关内容如下,希望对大家备战医考有所帮助!
口腔黏膜病基本病理变化
一、过度角化和角化不良:过度角化也称角化亢进,是指黏膜或皮肤的角化层过度增厚。过度角化在组织学上可分为过度正角化和过度不全角化两种。角化不良也称错角化,是指在上皮的棘层或基底层出现个别或成群的细胞角化。
二、上皮异常增生:个别细胞改变称为非典型性,上皮总的紊乱称为上皮异常增生。
三、棘层松解:棘层松解是由于上皮棘层细胞间张力原纤维及黏合物质发生变性、断裂破坏,细胞间桥溶解,而使棘细胞间联系力松弛、断裂,严重时失去联系、解离,则在棘层形成裂隙或疱。此种病变见于天疱疮等。
四、疱:黏膜或皮肤内贮存液体而成疱。
组织学上,根据疱形成的部位可分为:
1.棘层内疱:疱在上皮的棘层内或在基底层之上,有棘层松解,上皮细胞失去黏附力而彼此分离。见于天疱疮,也见于病毒性水疱。
2.基层下疱:疱在基底层之下,基底细胞变性,使上皮全层与固有层分离。见于黏膜良性类天疱疮、多形渗出性红斑。
五、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此种病变常见于扁平苔藓和红斑狼疮。
六、糜烂和溃疡:上皮浅层破坏,未侵犯上皮全层叫糜烂。黏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而脱落形成凹陷为溃疡。
七、斑:斑是黏膜或皮肤上的颜色异常。红色斑为黏膜固有层血管增生、扩张及充血。黑斑可由于上皮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增多。

口腔黏膜疾病常用治疗药物
口腔单纯疱疹——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洛韦);利巴韦林
带状疱疹——抗病毒药物(××洛韦);神经营养药物(VB1/VB12)
口腔念珠菌病——2%~4%碳酸氢钠溶液、制霉菌素、××康唑、西地碘
血管神经性水肿——隔离变应原+症状重者注射肾上腺素
药物过敏性口炎——停致敏药物+维生素C+氯雷他定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局部消炎止痛、全身糖皮质激素
天疱疮——糖皮质激素首选
白斑——去刺激因素+维生素A
扁平苔藓——心理+去刺激因素+糖皮质激素/羟氯喹/雷公藤多苷
慢性唇炎——避免刺激因素(改变不良习惯)
慢性脱屑性唇炎——抗生素软膏
慢性糜烂性唇炎——唇部湿敷(硼酸溶液/依沙吖啶溶液)
地图舌——不需特殊治疗
沟纹舌——无症状可不治疗
梅毒——青霉素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推荐】
2021口腔执业医师人气top《备考白皮书》(纸质版)免费领!先到先得哦!
2021年口腔执业医师3月份备战重点科目及复习方向!
紧跟别掉队!2021口腔执业医师医考爱打卡第2阶段开启!
2021犇向新征程-口腔执业医师核心考点班三人拼团优惠抢购!
【学霸养成计划】2021年口腔执业医师科目分值/复习时间/考试重点
口腔执业医师《牙周病学》33分怎么拿?复习攻略来了
“口腔黏膜病学常考知识点小结:口腔黏膜病基本病理变化、常用治疗药物”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更多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考试动态、学习经验技巧,敬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口腔执业医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