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相信是准备脑电图学专业水平考试的朋友比较关心的事情,为此,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内容如下:
(一)感觉系统损害表现
1.刺激性症状感觉径路刺激性病变引起。包括:
(1)感觉过敏:轻微刺激引起强烈感觉如疼痛感。
(2)感觉倒错:非疼痛性刺激诱发疼痛感。
(3)感觉过度:感觉刺激阈增高,不立即产生疼痛(潜伏期),出现强烈的定位不明确不适感,并持续一段时间消失(后作用)。见于丘脑和周围神经损害。
(4)感觉异常:无外界刺激出现麻木感、痒感、蚁走感、针刺感、电击感、束带感和冷热感等。
(5)疼痛:依据病变部位及疼痛特点分为1)局部性疼痛:如神经炎的局部神经痛。
2)放射性疼痛:神经干、神经根及中枢神经系统刺激性病变,如肿瘤或椎间盘突出压迫脊神经根。
3)扩散性疼痛:疼痛由一个神经分支扩散到另一分支,如手指远端挫伤可扩散到整个上肢疼痛。
4)牵涉性疼痛:内脏病变疼痛扩散到相应体表节段,如胆囊病变引起右肩痛。
2.抑制性症状感觉径路破坏性病变引起感觉减退或缺失。
(二)感觉系统损害的定位意义
1.多发性神经病肢体远端对称性完全性感觉缺失,呈手套袜子型分布称末梢型感觉障碍。
2.周围神经某一周围神经支配区感觉障碍,如尺神经损伤时前臂尺侧及4、5指区;神经干或神经丛损伤使一肢体多数周围神经各种感觉障碍。
3.后根单侧节段性完全性感觉障碍,如髓外肿瘤压迫脊神经根,可伴后根放射性疼痛(根性痛)。
4.脊髓后角损害时可产生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障碍,深感觉、触觉保留)。脊髓半切损害时,受损节面以下同侧传导束型深感觉障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和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对侧传导束型痛温觉障碍。脊髓横贯性病变,病变平面以下全部感觉丧失,同时有截瘫或四肢瘫,排尿排便功能障碍。
5.脑干延髓损害出现交叉性感觉障碍,如延髓背外侧损害出现病灶同侧面部感觉障碍和对侧躯体感觉障碍,脑桥、中脑损害为对侧偏身感觉减退或缺失。
6.丘脑丘脑病变引起对侧偏身感觉减退或缺失,还可伴有自发性疼痛和感觉过度。
7.内囊内囊损害出现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常伴偏瘫或偏盲(“三偏”)。
8.皮质常表现为对侧单肢感觉障碍。中央后回感觉中枢的刺激症状可引起感觉型癫痫发作。
(三)运动系统损害表现
瘫痪是随意运动功能减低或丧失,是运动神经元、锥体束、周围神经病变所致。分为痉挛性瘫痪与弛缓性瘫痪。痉挛性瘫痪(上运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神经元瘫、中枢性瘫痪)是中央前回运动区大锥体(Betz)细胞及下行锥体束(皮质脊髓束、皮质延髓束)病变。弛缓性瘫痪(下运动神经元瘫、周围性瘫痪)是脊髓前角细胞或脑千脑神经运动核及其神经轴突病变。
(四)运动系统损害的定位意义
1.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1)皮质:局限性病损导致对侧单瘫,如上肢瘫合并中枢性面瘫;刺激性病灶可引起对侧躯体相应部位局灶性抽动发作,若抽动沿运动区排列顺序扩散称Jackson癫痫。
(2)皮质下白质:为皮质与内囊间投射纤维形成的放射冠,愈接近皮质运动神经纤维愈分散,对侧单瘫多见;愈深部纤维愈集中,表现为不均等性偏瘫。
(3)内囊:运动纤维最集中处,引起三偏征,即对侧均等性偏瘫(中枢性面瘫、舌瘫和肢体瘫),伴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同向性偏盲。
(4)脑干:一侧脑干病损产生脑神经交叉性瘫痪综合征,因病变累及同侧脑神经运动核和未交叉的皮质脊髓束或/和皮质延髓束。出现病灶同侧脑神经瘫,对侧肢体及病变水平以下脑神经上运动神经元瘫。
(5)脊髓:颈膨大及以上损害,表现为四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颈膨大受损可表现为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胸髓损害为双下肢痉挛性截瘫痪,腰膨大损害表现为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2.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1)脊髓前角细胞:瘫痪呈节段性分布,无感觉障碍,如C5前角细胞病变引起三角肌瘫痪和萎缩,C8-T1病变可见手部小肌肉瘫痪和萎缩,L3病变股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头肌萎缩无力,L5病变踝关节及足趾背曲不能。急性起病多见于脊髓灰质炎;慢性者可见肌束震颤,常见于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脊髓空洞症等。
(2)周围神经:每支周围神经支配区瘫痪,可伴相应区域感觉障碍;如桡神经瘫痪,伸腕、伸指及拇伸肌瘫痪,手背拇指和第一、二掌骨间隙感觉缺失。
以上是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脑电图学专业水平考试知识及内容,请点击医学教育网。
小儿推拿保健师
¥3980起
立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