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索引:
一、【问题】简述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临床特点。
二、【问题】简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分型及危险因素。
三、【问题】简述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四、【问题】简述稳定型心绞痛的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
具体解答:
一、【问题】简述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临床特点。
【解答】
(一)常见病因
1.肾脏疾病 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先天性肾脏病变(多囊肾),继发性肾脏病变(结缔组织病、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变等),肾动脉狭窄,肾肿瘤。
2.内分泌疾病 Cushing综合征(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性变态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腺垂体功能亢进,绝经期综合征。
3.心血管病变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主动脉缩窄,多发性大动脉炎。
4.颅脑病变 脑肿瘤,脑外伤,脑干感染。
5.其他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红细胞增多症,药物。
(二)临床特点
1.肾实质性高血压 包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性肾病、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和肾移植后等多种肾脏病变引起的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使用降压药物联合治疗,通常需要3种或3种以上,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联合治疗方案中应包括ACEI或ARB,有利于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
2.肾血管性高血压 肾血管性高血压是单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引起的高血压。
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本症是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分泌过多醛固酮所致。临床上以长期高血压伴低血钾为特征,少数患者血钾正常。
4.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和体内其他部位嗜铬组织,肿瘤间歇或持续释放过多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
5.皮质醇增多症 主要是由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导致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者肾上腺皮质腺瘤,引起糖皮质激素过多所致。
6.主动脉缩窄 主动脉缩窄多数为先天性,少数是多发性大动脉炎所致。
二、【问题】简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分型及危险因素。
【解答】
(一)分型
根据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不同,冠心病分为两大类: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②慢性冠脉病(CAD或称慢性缺血综合征CIS)。根据患者发病时的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可将ACS分为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即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其中,根据心肌损伤血清生物标志物测定结果,NSTE-ACS又分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慢性冠脉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隐匿性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等。
(二)危险因素
包括年龄、血脂异常、高血压、血糖异常、吸烟、家族史。
三、【问题】简述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解答】
发病机制
由于冠状动脉狭窄等引起的,当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时,即可发生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时,冠状动脉血管内皮是完整的,没有血栓的形成。
临床表现
(一)症状
1.部位 在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2.性质 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有烧灼感,不像针刺或刀扎样锐性痛,偶伴濒死的恐惧感觉。发作时,患者往往被迫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3.诱因 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所诱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亦可诱发。疼痛多发生于劳力或激动的当时。典型的心绞痛常在相似的条件下重复发生,但有时同样的劳力只在早晨而不在下午引起心绞痛,提示与晨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等昼夜节律变化有关。
4.持续时间 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然后在3~5分钟内渐消失,可数天或数星期发作一次,亦可一日内多次发作。
5.缓解方式 一般在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可缓解;舌下含用硝酸甘油也能在几分钟内使之缓解。
(二)体征 平时一般无异常体征。心绞痛发作时常见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表情焦虑、皮肤冷或出汗,有时出现第四或第三心音奔马律。可有暂时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是乳头肌缺血 以致功能失调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所致。
四、【问题】简述稳定型心绞痛的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
【解答】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心脏X线检查 可无异常,如已伴缺血性心肌病可见心影增大、肺充血等。
(二)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是发现心肌缺血、诊断心绞痛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1.静息时 约半数在正常范围,也可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改变或非特异性ST段和T波异常,有时出现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或室性、房性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
2.心绞痛发作时 绝大多数可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ST段移位。
3.心电图负荷试验 最常用的是运动负荷试验。本试验有一定比例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单纯运动心电图阳性或阴性结果不能作为诊断或排除冠心病的依据。
4.心电图连续动态监测 可从中发现心电图ST-T改变和各种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可与患者活动和症状相对照。胸痛发作时相应时间的缺血性ST-T改变有助于确定心绞痛的诊断。
(三)放射性核素检查
1.核素心肌显像及负荷试验 静息时铊显像示灌注缺损主要见于心肌梗死后瘢痕部位。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则明显的灌注缺损仅见于运动后心肌缺血区。
2.放射性核素心腔造影 测左心室射血分数,显示心肌缺血区室壁局部运动障碍。
3.正电子发射断层心肌显像(PET) 可判断心肌血流灌注、了解心肌代谢情况。
(四)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 判断冠脉狭窄程度和管壁钙化情况。
(五)冠状动脉造影 目前是诊断冠心病较准确的方法。选择性冠脉造影是用特制的心导管经股动脉、肱动脉或桡动脉送到主动脉根部,分别插入左、右冠状动脉口,注射器注入少量含碘造影剂。冠脉狭窄根据直径变窄百分率分为四级:①Ⅰ级:25%~49%;②Ⅱ级:50%~74%;③Ⅲ级:75%~99%(严重狭窄);④Ⅳ级:100%(完全闭塞)。一般认为,管腔直径减少70%~75%以上会严重影响血供,50%~70%者也有一定意义。
(六)其他检查 二维超声心动图、心肌超声造影、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冠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显像以及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FFR)等。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根据典型心绞痛的发作特点,结合年龄和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一般即可建立诊断。发作时心电图检查可见ST段压低,T波平坦或倒置,发作过后数分钟内逐渐恢复支持诊断。心电图无改变的患者可考虑作心电图负荷试验。冠脉CTA有助于无创性评价冠脉狭窄程度及管壁病变性质和分布,冠脉造影可以明确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助于诊断和决定进一步治疗。
(二)鉴别诊断
1.急性心肌梗死 疼痛部位与心绞痛相仿,性质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有典型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伴有动态演变,心肌坏死标记物明显增高。
2.其他疾病引起的心绞痛 包括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风湿性冠状动脉炎、梅毒性主动脉炎引起冠状动脉口狭窄或闭塞、肥厚型心肌病、急性心包炎等,可据原发病鉴别。
3.肋间神经痛 疼痛常累及1~2个肋间,为持续性刺痛或灼痛,随咳嗽、用力、呼吸身体转动加剧,沿神经处压痛。
4.心脏神经症 多见更年期女性,发生于劳力后,为左乳房下、心尖部附近短暂刺痛或持续隐痛,疼痛部位常变动。
5.不典型疼痛 还需与食管病变、肠病、消化性溃疡、胆管及胆囊病变、颈椎病、带状疱疹等鉴别。
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21年第15期(word版下载)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