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执业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心包间皮瘤早期症状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心包间皮瘤是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中的一部分考点,希望临床执业医师考生认真复习,顺利通过临床执业医师考试。

  各年龄均可罹患本病,但多见于30~50岁,男女发病数之比为2∶1.临床表现类似于急性心包炎,如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此类症状表明存在心包填塞和缩窄。肿瘤侵袭到冠状动脉时,可引起心肌梗死或急性心包填塞。除局部症状外,并可有发热、不适、体重减轻等全身表现。体检有时可闻及心包摩擦音,还可有奇脉、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等心包填塞体征。心包液早期可为浆液性,后多为血性。

  1.心包间皮瘤因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诊断颇为困难下列情况提示心包间皮瘤可能:

  (1)原因不明的心衰,特别是表现为右心充血性心衰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难以解释的胸痛、乏力、恶病质。

  (3)反复出现大量心包积液,特别是血性心包积液。

  (4)X线检查见心影增大,形态异常,如局部不规则突出或结节。

  2.Anderson等(1974)订出的原发性心包间皮瘤的诊断标准:

  (1)肿瘤必须位于心包膜上。

  (2)仅转移至淋巴结。

  (3)没有其他原发肿瘤病灶。

  心包液查找肿瘤细胞、心包活检、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磁共振及CT检查对诊断有帮助。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