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心脏叩诊要领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提问】如果问正常心界该怎样回答,又问为什么从左腋前线扣,不从左腋中线,或左腋后线扣? 我该如何回答?

谢谢了

【回答】解答:

心脏叩诊是用以确定心界,判定心脏大小、形状的一种方法。心浊音区包括相对浊音区和绝对浊音区两部分。心脏左右缘被肺覆盖的部分,叩诊呈相对浊音;而不被肺覆盖的部分叩诊呈绝对浊音。叩心界是叩心脏相对浊音界,反映心脏的实际大小。

1. 叩诊要领

1)采取适当手法:心界叩诊的方法与患者的体位有关。以左手中指作为叩诊板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诊的部位。病人坐位时,检查者左手叩诊板指与心缘平行,与肋间垂直);病人仰卧时,检查者立于病人右侧,则左手叩诊板指与心缘垂直(即与肋间平行)。以右手中指藉右腕关节活动叩击板指,以听到声音由清变浊来确定心浊音界。

1. 叩诊要领

2)叩诊顺序:通常先叩左界,后叩右界,由下而上,由外向内。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 – 3 cm处开始,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间。右界叩诊时,先叩出肝上界,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2肋间。对各肋间叩得的浊音界逐一作出标记,并测量其与胸骨中线间的垂直距离。

1. 叩诊要领

3)叩诊力度适中:根据病人胖瘦采取适当力度叩诊,用力要均匀,过强与过轻叩诊均不能正确叩出心界大小。

2. 正常成人心脏相对浊音界:

正常心左界自第2肋间起向外逐渐形成一外凸弧形,直至第5肋间;右界各肋间几乎与胸骨右缘一致,仅第4肋间稍超过胸骨右缘。以胸骨中线至心浊音界线的垂直距离(cm)表示正常成人心相对浊音界(如表),并标出胸骨中线与左锁骨中线的间距。

表:正常成人心脏相对浊音界

右 (cm) 肋间 左 (cm)

2 – 3 II 2 – 3

2 – 3 III 3.5 – 4.5

3 – 4 IV 5 – 6

V 7 – 9

(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

3. 心浊音界各部组成:

心脏左界第2肋间处相当于肺动脉段,第3肋间为左心耳,第4、5肋间为左心室。右界第2肋间处相当于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第3肋间以下为右心房。心上界相当于第3肋骨前端下缘以上。第2肋间以上又称心底部浊音区,相当于主动脉、肺动脉段。主动脉与左心室交界处向内凹陷,称为心腰。心下界由右心室和左心室心尖部构成。

4.心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

1)心脏本身因素 :

A、左室增大:心界向左下扩大,心腰加深,呈“靴形心”,常见于高血压心脏病和主动脉瓣病变。

B、右室增大:轻度增大时仅使绝对浊音界增大,而相对浊音界无明显改变。显著增大时,叩诊心界向左右两侧增大,由于同时有心脏顺钟向转位,因此向左增大较显著,但虽向左却不向下增大;常见于肺心病或单纯二尖办狭窄等。

C、左右室增大:心界向两侧扩大,且左界向左下扩大,呈普大型,见于扩张型心肌病、重症心肌炎、全心衰竭。

D、左心房及肺动脉扩大:胸骨左缘第2、3肋间心浊音界向外扩大,心腰饱满或膨出,心浊音界如梨形,因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故又称二尖瓣型心。

E、主动脉扩张及升主动脉瘤:第1肋间浊音区增宽。

F、心包积液:心界向两侧扩大,坐位时心浊音界呈三角形(烧杯形),仰卧位时心底部浊音区增宽,心界近似球形,这种心浊音界随体位改变而变化是心包积液的特征。

4.心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

2)心外因素:心外因素使心脏移位时也会导致心浊音界改变。

A、大量胸腔积液、积气时,心界在患侧叩不出,健侧心浊音界向外移。

B、肺实变、肺肿瘤或纵膈淋巴结肿大时,如与心浊音界重叠,则心界叩不出

C、肺气肿时,心浊音界变小,甚至叩不出。

D、肺不张时,心界移向患侧。

E、大量腹腔积液或腹腔巨大肿瘤,使膈升高,心脏横位,叩诊时心界扩大。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执业医师---内科学(含传染病学)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