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心理护理 > 正文

学龄期心理健康

  学龄期(6、7岁~11、12岁)心理健康是护理心理学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整理相关知识如下:

  学龄期儿童思维的自觉性、独立性、灵活性和想象的随意性都迅速增长,想象内容不断丰富。儿童的情感内容逐渐充实,并更富稳定性,高级的社会情感迅速发展起来。在集体生活和集体意识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儿童的个性品质得以发展,开始比较自觉地评价他人和自己;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进一步发展,并学会按照这些道德准则来调节自己的行动。这些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系统的科学知识、自觉掌握道德行为规范和向更高的心理水平发展准备了条件。促进学龄期儿童的心理健康可从以下着手:

  (1)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品质

  注意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设法同孩子建立起充满信任的感情和平等的关系,教会孩子从小关心父母和他人,善于和他人进行交往,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锻炼其意志,培养孩子诚实、自信、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2)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

  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尽早使孩子置身于集体中,学校要创造良好的氛围,关心、引导儿童尽快适应学校环境,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

  (3)激发学习动机,养成良好习惯

  学龄儿童已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注意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利用多种方式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儿童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注重独立性和创造力的培养

  独立性和创造力应该从小培养,应鼓励孩子独立解决问题,不要试图培养“标准儿童”,应使儿童的心理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注意儿童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和想象力的培养,发展他们的好奇心理和探索精神,培养其创造力。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