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是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请参考。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本病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伴发症状之一,多见于6月以内小婴儿。表现为全身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是因维生素D缺乏致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引起血钙降低的主要原因如下:
① 甲状旁腺反应迟钝:骨钙不能游离,使血钙进一步下降;
② 春夏季阳光充足或维生素D治疗初期时:大量钙沉积于待钙化的骨骼,骨脱钙减少,而肠道吸收钙相对不足,使血钙降低而诱发本病;
③ 感染:发热、饥饿时,组织细胞分解释放磷,血磷升高,血钙降低而发病。
当血总钙浓度低于1.75~1.88mmol/L(7~7.5mg/dl),或离子钙浓度低于1.0mmol/L(4mg/dl)时可引发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抽搐。
二、临床表现
除不同程度的佝偻病表现外,主要为惊厥、手足搐搦和喉痉挛,以无热惊厥最常见。
1. 隐匿型:血清钙多在1.75mmol/l-1.88mmol/l,没有典型发作,但可刺激神经肌肉引出体征。
①面神经征(Chvostek sigh):以指尖或叩诊锤轻叩颧弓与口角间的面颊部,出现眼睑及口角抽动为阳性,新生儿可呈假阳性;
②腓反射:以叩诊锤击膝下外侧腓骨小头处的腓神经,引起足向外侧收缩者为阳性;
③陶瑟征(Trousseau征):以血压计袖带包裹上臂,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5分钟内该手出现痉挛为阳性。
2. 典型发作:血清钙低于1.75mmol/l时出现惊厥、喉痉挛和手足搐搦。
①惊厥 多见于婴儿。突然发生,一般不伴发热,表现为双眼球上翻,面肌颤动,四肢抽动,意识丧失,持续时间为数秒钟到数分钟,数日1次或者1日数次甚至数十次不等。发作后活泼如常。
②手足搐搦 多见于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发作时意识清楚,两手腕屈曲,手指伸直,大拇指紧贴掌心,足痉挛时双下肢伸直内收,足趾向下弯曲呈弓状。
③喉痉挛 多见于婴儿。由于声门及喉部肌肉痉挛而引起吸气困难,吸气时发生喉鸣,严重时可发生窒息,甚至死亡。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有佝偻病存在;临床出现反复发作的无热惊厥、手足搐搦或喉痉挛,无其他神经系统体征;血清钙低于1.75~1.88mmol/L(7~7.5mg/dl),或离子钙低于1.0mmol/L(4mg/d1),可作出正确诊断。此外,用钙剂治疗后抽搐停止,手足痉挛很快缓解亦有助于诊断。
(二)鉴别诊断
1.其他无热惊厥性疾病
①低血糖症:常发生于清晨空腹时,有进食不足或腹泻史,伴苍白、多汗及昏迷,血糖低于2.2mmol/L,口服或静注葡萄糖后立即恢复;
②低镁血症:常有触觉、听觉过敏,肌肉颤动,血镁低于0.58mmol/L(1.4mg/1),钙剂治疗无效;
③婴儿痉挛症:突然发作,头及躯干均前屈,手握拳,下肢弯曲至腹部,伴点头状抽搐和意识障碍,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十秒,脑电图有高幅异常节律,多伴智力障碍;
④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表现为间歇性惊厥或手足搐搦,间隔几天或数周发作1次,血磷高>3.23mmol/L(10mg/dl),血钙低<1.75mmol/L(7mg/dl),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低,颅骨x线可见基底节钙化灶。
2.急性喉炎 多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及吸气困难,无低钙症状体征,钙剂治疗无效。
3.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脑膜炎、脑炎、脑脓肿大多伴有发热和感染中毒症状,年幼体弱者可不发热,但有颅内压增高及脑脊液改变。
四、治疗
应立即控制惊厥解除喉痉挛,补充钙剂。
(一)急救处理 可用苯巴比妥,水合氯醛或地西泮迅速控制症状,对喉痉挛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二)钙剂治疗 用10%葡萄糖酸钙5~l0ml加入葡萄糖l0~20ml缓慢静脉注射(10分钟以上)或静脉滴注,钙剂注射不可过快,否则有引起心跳骤停的危险。惊厥反复发作者每日可重复使用钙剂2~3次,直至惊厥停止,以后改口服钙剂治疗。钙剂不宜与乳类同服,以免形成凝块影响其吸收。
(三)维生素D治疗 应用钙剂后即可同时用维生素D治疗,用法同佝偻病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