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主治医师考试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外科主治医师考试 > 手术指导 > 正文

基底动脉中、下段动脉瘤夹闭术-外科手术

【手术步骤】处理基底动脉中、下段动脉瘤可经:①经岩骨入路(transpetrosal approach);②远外侧入路(far lateral approach)。这两种入路可有各种联合入路,其目的是扩大显露,减少对脑干的牵拉,根据动脉瘤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1.经岩骨入路 经岩骨入路又有经迷路后入路(retrolabyrinthine approach)、经迷路入路(translabyrinthine approach)和经耳蜗入路(transcochlear approach)3种。

(1)迷路后入路:切口从颧弓上缘耳前1cm起,向上后呈弧形绕过耳轮止于乳突后的乳突尖平面。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头皮和肌肉从骨膜下向前下翻开至外耳孔后缘,用快速磨钻将乳突和岩骨外侧磨除,枕骨和颞骨用铣刀或钻孔后开窗,显露出乙状窦和上岩窦。

(2)经迷路入路:切口如上述,需要进一步扩大显露时可用磨钻将3个半规管磨除,但要保留面神经管,这一入路将丧失听力,但脑干的前方显露较佳。

(3)经耳蜗入路:切口如上述,进一步扩大显露,磨开面神经管,切断岩浅大神经,将面神经游离并向后牵开,将鼓室、内听道和耳蜗均磨除,显露出颈静脉球,并将颈动脉管磨开,这一入路对斜坡和脑干前方显露较佳。

上述3种入路均能显露基底动脉中、下段的动脉瘤。经迷路后入路对小脑桥脑角显露较好,可保全听力和面神经,但对脑干前方显露不足。经迷路入路对小脑桥脑角显露更好,且改善脑干前方的显露,但要牺牲听力。经耳蜗入路显露脑干前方最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除丧失听力外还有发生面瘫的可能。

(4)硬脑膜切开:可经乙状窦前或乙状窦后切开硬脑膜。前者只需切断岩上窦,后者则连乙状窦均切断。切断岩上窦一般不会引起静脉回流障碍,但对手术野的显露受限。切断乙状窦可扩大显露,但可能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因此必须确定窦汇处引流通畅,由同侧Labbé静脉、矢状窦和直窦回流的静脉血都可经对侧乙状窦充分回流方可切断手术侧的乙状窦。为了明确此点,在手术前脑血管造影时压迫手术侧的颈静脉,以观察对侧诸静脉窦的大小和显影情况。Spetzler在手术中暂时阻断乙状窦,并用一粗针头插入阻断处近侧的乙状窦中测量阻断前、后的静脉压,如果阻断后的静脉压比阻断前升高<7mmHg,则表示可以切断乙状窦而不致引起危险,如果压力升高>10mmHg,则不可切断乙状窦,只能切断岩上窦,在乙状窦前切开硬脑膜,其显露范围自然不及从乙状窦后切开硬脑膜好。

(5)切开小脑幕:从岩上窦或乙状窦切断处切开小脑幕至其切迹,形成幕上、下联合入路,即可充分显露基底动脉中、下段的动脉瘤。此段的动脉瘤多发生于基底动脉发出小脑前下动脉处,与外展、面、听神经相邻,仔细分出瘤颈予以夹闭。必要时可暂时阻断载瘤动脉,但时间应尽可能短,或在低温心跳停止下分离和夹闭动脉瘤。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2025年外科主治课程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了解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