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助理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助理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辅导精华:脐疝

  脐疝(umbilical hernia)是小儿肠管自脐部凸出至皮下,形成球形软囊,易于压回。较常见,发病率与种族有关,黑人发病率较高。

  婴儿脐带脱落后,脐部瘢痕是一先天性薄弱处,且在婴儿时期两侧腹直肌前后鞘在脐部未合拢,留有缺损,这就造成了脐疝发生的条件。各种使腹腔内压力增高的原因,如咳嗽、腹泻、过多哭闹等,皆能促使脐疝的发生,疝囊为突出的腹膜,表面有皮肤覆盖,皮肤与腹膜之间为薄层结缔组织,突出的内脏多为小肠、大网膜等,很少发生嵌顿。

  一、临床表现

  脐部可见一球形或半球形可复性肿物。小儿安静卧位时,肿块消失。哭闹、咳嗽、直立等使腹压增大时肿物出现。新生儿小婴儿平时永不消失,但以手轻压可使疝内容物还纳入腹腔,并可闻气过水声,亦可摸到未闭的脐环。直径多为1cm左右,2~3cm者罕见。脐疝多无症状,个别可有局部膨胀不适感。

  二、诊断依据

  1.婴儿哭闹时,脐部有圆形软性包块突出。

  2.包块自脐部突出,可以还纳。

  三、治疗原则

  绝大多数脐疝2岁内可以自愈,随着年龄增长,腹肌逐渐发达,疝孔常能逐渐狭窄缩小而闭合,故不需任何治疗。但年龄在4岁以上或脐环直径超过2~3cm以上者,则应考虑手术切除疝囊,修补腹壁缺损。

  2岁以上小儿未闭合的脐疝,可考虑使用一般腰带,束带胶布或硬币压紧疝环方法也可使用。但新生儿、小婴儿最好不用,使用不当易引起脐部发炎肿胀,以致穿破。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临床助理医师-高效定制班

2024年课程

39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