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何所谓中医与阴阳

  中国古代哲学、中医学的基本范畴。本义是指日照的向背,后用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力量。西周末年,人们从矛盾现象的观察中,逐步把矛盾概念上升为阴阳范畴。春秋末期的范蠡认为“阳至而阴,阴至而阳”,表达了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思想。《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阴与阳的矛盾,且处在统一体中。《易传》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原则,认为阴阳的相互交替作用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把阴阳上升为最高的哲学范畴。汉代以后,阴阳学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集前人成果,把阴阳消长说发展为“太虚本动”说,认为天地万物都在阴阳二者的不断交替变化中除旧更新,形成了比较彻底的矛盾发展观。

  内容

  阴阳被古代医家引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认识和探讨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和疾病的诊断、治疗等问题,并被赋予了特定的医学含义,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中医学的阴阳学说主要有如下内容:

  ①阴阳的对立制约。中医认为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阴阳两个方面。阴阳既对立、又统一,制约和斗争的结果,取得了统一,即取得了动态平衡。就人体来说,阴阳相互对立制约关系处于相对平衡时,人体表现出健康状态。若因某些因素影响,导致这种关系失去平衡时,便会出现阴阳某一方面的偏盛偏衰,而发生疾病。

  ②阴阳的依存互根。阴阳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就人体来说,物质基础和功能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物质属阴,功能属阳,物质是功能活动的基础和结果,功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两者的互根互用,维持了人体的生命活动。

  ③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双方,总是处于不断的消长运动之中,保持着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的动态平衡。就人体来说,各种功能(阳)的产生,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营养物质(阴),这是“阴消阳长”的过程;而各种营养物质的产生(阴),又必须消耗一定的能量(阳),这是“阳消阴长”的过程。当这种消长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时,人体表现为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这种消长失去平衡,出现阴阳某一方的偏盛偏衰,人体即表现为病理状态。

  ④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就人体来说,机体内物质与功能的相互转化,生理活动兴奋与抑制的相互转化,以及疾病发展过程中阳证和阴证的转化等,都是阴阳相互转化的具体体现。

  表:人体组织结构阴阳属性

  作用

  阴阳学说对中医的临证思维和诊疗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①用以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人体的各个组织结构,可以根据其所在部位、机能特点来划分阴阳属性(见表)。

  ②用以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人体生命活动和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对立统一、协调平衡的结果。例如属阳的功能与属阴的物质之间的关系,就是这种对立统一关系的体现。

  ③用以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包括了人体的正气和邪气两个方面,正气有阴精和阳气两部分,邪气也有阴邪和阳邪两大类,阳邪致病,可引起阳盛阴伤的热证;阴邪致病,可引起阴盛阳伤的寒证。阳气虚,不足以制阴,可引起虚寒证。阴液亏,不足以制阳,可引起虚热证。所以说,阴阳失调,是一切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④用于疾病的诊察和辨证。阴阳可以概括说明病变部位、性质及各种证候的属性,从而作为辨证纲领。如色泽分阴阳:则色泽鲜明为病在阳分;色泽晦暗为病在阴分。声息分阴阳:则语声高亢洪亮、多言而躁动,多属阳热实证;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多属阴寒虚证。脉象分阴阳:则浮、大、洪、滑、数为阳;沉、小、细、涩、迟为阴。

  ⑤用以指导疾病的治疗。阴阳用于疾病的治疗,不仅用以确立治疗原则,即调整阴阳,补偏救弊,恢复阴阳平衡,而且也用来概括药物的性能,作为临床用药的依据。如药性有寒、热、温、凉,其中寒凉药属阴,治疗阳证;温热药属阳,治疗阴证。药味有酸、苦、甘、辛、咸、淡,其中辛甘淡药属阳,用于阴证;酸苦咸药属阴,用于阳证。药物作用趋向有升降浮沉,其中升浮药属阳,有升举阳气、发散风寒、开窍等作用;沉降药属阴,有清热、泻下、消积和导滞等作用。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医执业-高效定制班

2025年新课

41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