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主治医师考试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全科主治医师考试 > 答疑周刊 > 正文

全科主治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18年第11期

问题索引:

一、【问题】心脏骤停的诊断要点?

二、【问题】心脏骤停的处理要点?

具体解答:

一、【问题】心脏骤停的诊断要点?

【解答】

1.主要条件

(1)意识突然丧失。

(2)大动脉(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消失。

仅此两条即可确诊为心脏骤停。

2.其他条件

(1)呼吸断续或停止。

(2)面色苍白或发灰或发绀。

(3)瞳孔散大。

现场判断心脏骤停最主要的是触摸大动脉没有搏动,应在15?30秒内作出诊断。切忌,对怀疑心脏骤停的患者反复测量血压和听诊心音,或依靠心电图作出诊断,因为这些检查会延误抢救时间。

3.心电示波或心电图心脏虽失去有效泵血功能,但仍存在心电活动,可表现为以下3种类型的心电图:

(1)心室颤动:心肌发生快速而极不规则、不协调的连续颤动。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连续的室颤波,频率为200~500次/分,为最常见类型。

(2)心室静止:心室肌完全丧失收缩活动,呈静止状态。心电图表现为一直线或仅有心房波,多在心脏骤停3~5分钟时出现。

(3)心电-机械分离:为心室肌缓慢断续出现的不完整收缩。此型多为严重心肌损伤的后果,心电图表现为间断出现逐步增宽的QRS波群,频率多为20~30次/分以下。复苏较困难,最后以心室静止告终。

二、【问题】心脏骤停的处理要点?

(一)基础生命支持心脏骤停后,立即以徒手方法在体外实施的急救。其操作顺序为:

1.判断心脏骤停意识丧失同时伴有颈动脉搏动消失者应立即开始现场复苏抢救。

2.安置复苏体位取仰卧位,背垫硬板。搬动病人应整体翻转,尤其有颈椎伤者,应防止颈部扭曲。

3.心肺复苏的ABC步骤

(1)开放气道(A):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因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可采用仰头举颏法、仰头抬颈法(对有颈椎损伤者不宜)或双手托颌法。与此同时,应及时擦拭清除口腔中的异物或呕吐物、取出义齿,必要时用手指钩取。

(2)口对口人工呼吸(B):通过“一看二听三感觉”的方法判断病人有无自主呼吸,即看病人有无呼吸运动;听病人口鼻有无气流声;用面颊部感觉病人有无气体呼出,如无呼吸应立即行口对口呼吸。抢救者用置于前额之手的手指轻捏病人的鼻孔使之紧闭,用双唇包绕封住病人的嘴外缘,在密封状态下向病人口腔内用力吹气,每次约1.5s,吹气量500~600ml,使胸廓上抬;吹气后,放开捏鼻手指,眼视病人胸廓下陷,再吸气,准备下一次吹气。当病人牙关紧闭或口腔有严重损伤时可改用口对鼻人工呼吸。

(3)胸外心脏按压(C):通过触摸颈动脉搏动来判断心脏有无跳动。方法是用示指及中指指尖从气管正中部向旁滑移2~3cm处触摸,如脉搏消失,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定位:抢救者位于病人右侧,将右手中指和示指置于病人肋弓下缘,自外向中间移动,达胸骨下切迹上方,用另一手的掌根部紧靠前手示指,放于胸骨下1/3,掌根部长轴与胸骨长轴重合,将前一手置于另一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扣合、翘起,双肘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压,胸骨下压深度4~5cm,频率100次/分。

4.心前区捶击主要用于1分钟内目击心搏骤停或心电监测有心室颤动两

种情况,此法有时可中止室颤而复律。方法是:将左手掌置于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右手握“空心拳头”,在距左手背1尺左右高度,以中等力量垂直向下迅速捶击1次。

全科主治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18年第11期

1.建立人工气道

(1)气管内插管:它能减少气道阻力,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有效通气量,因此是进行人工通气的最好办法。以气管内插管加机械通气(呼吸机)是呼吸支持最为有效的措施。

(2)环甲膜穿刺:可用于喉腔阻塞而严重窒息的病人。方法是用16号粗针头刺入环甲膜,接上“T”形管输氧,可即刻缓解严重缺氧情况。

(3)气管切开:常用于危重病人及口、面、颈部创伤者。它可较长期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气道分泌物,增加有效通气量,也便于加压给氧及气管内滴药等。

2.复苏用药用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首选,也可采用气管滴入法。后者常用药

物有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纳洛酮及安定等。心内注射给药目前不主张应用。

(1)肾上腺素:为肾上腺素能α受体和β受体兴奋剂,是心肺复苏的首选药物。通过α受体的兴奋作用,使外周小动脉收缩,增高主动脉舒张压,增大冠脉灌注及血流量。推荐剂量首次为1mg,如无效再予3~5mg静脉注射,间隔3~5分钟。

(2)利多卡因:用于抗室性心律失常,保持心电稳定性。静脉注射50~100mg/次5~10分钟重复,总量至300mg时改为1~4mg/min静滴。

(3)阿托品:常用于心率慢至50次/分以下时或伴低血压的心动过缓者。用法1mg静脉注射,5?10分钟后可重复一次,总量不宜大于2mg。

(4)碳酸氢钠:目前不主张在复苏早期应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若心搏骤停前患者已有明显代谢酸中毒或伴有高钾血症,应尽早适量使用5%碳酸氢钠。首次剂量按1mmol/kg计算(5%碳酸氢钠液100ml相当于60mmol),静脉滴注,以后每10分钟重复第一次剂量的1/2,剂量不宜过大。

3.心脏电击除颤是终止心室颤动的最有效方法,有条件应尽早应用。一般成人首次除颤电能为200J,无效时再以200~300J行第二次除颤,仍无效再以360J行第三次除颤。持续心肺复苏、纠正缺氧和酸中毒、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可提高除颤成功率。

(三)延续生命支持及脑复苏心搏恢复后机体仍处于缺氧、代谢异常、酸碱紊乱甚至器官功能障碍等状态,应加强治疗和监测。

1.维持正常循环功能要有正常或偏高的动脉压,以保证脑灌注和脑内血流再通。血压低时,可选用乳酸林格液或右旋糖酐静滴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加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

2.维持呼吸功能主张采用机械通气、吸入较高浓度氧。

3.以头部为重点的全身低温疗法。可选用冰袋或冰帽降温。

4.脱水疗法常用20%甘露醇(125~250ml静滴)降低颅内压。如与速尿(20~40mg静注)联合使用,脱水降颅压效果更为明显。

5.皮质激素的应用首选药为地塞米松(氟美松)。

6.应用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ATP、辅酶A、细胞色素C等“能量合剂”。

【转诊事项】心脏骤停病人在早期复苏成功后,大部分需给予复苏后延续生命支持,重点是脑复苏。因此,在没有条件维持延续治疗时,必须在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转诊。转诊前须与有关医院联系,并向家属交代好病情,途中在不中断抢救情况下,力求平稳、快速,病人取平卧位,头顶部的朝向应与车辆前进的方向相反,以保证脑部血供。随车备好抢救药品和必要器械,随时应付可能发生的意外。

全科主治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18年第11期(word版下载)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全科主治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18年第11期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全科主治医师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