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总结:
1.睡眠健康教育:
向患者家属讲解睡眠基础知识: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睡前通风,控制室内温、湿度,对床垫、枕头等不适及时予以解决,明确正确服用催眠药物的方法及滥用药物对人体可能引起的危害,了解不良睡眠卫生习惯的改变有利于改善睡眠质量。
2.不良睡眠卫生习惯的干预:
帮助患者寻找或分析不良睡眠习惯产生的原因,如:睡眠时间无规律、午睡时间过长、睡前饮酒、咖啡、茶及吸烟,睡前从事易兴奋的活动等,要用科学依据进行纠正。睡眠尽管是消除疲劳的最有效方法,但为取得充分睡眠,有必要通过适度的活动获得保证良好睡眠的日间疲劳感,因此护士应与患者一同制订活动-休息-睡眠时间表,建立合理的睡眠-觉醒节律,保证运动休息的平衡。
3.睡眠认知干预:
护士向患者进行睡眠卫生教育,纠正患者在睡眠认知上的偏差,教育其消除恐惧,不以睡眠时间多少作为评价睡眠好坏的唯一标准,不将失眠与健康状况下降联系在一起等。消除患者对失眠的过分恐惧和药物依赖心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帮助患者寻找并纠正对睡眠的错误认知观念,避免为改善失眠而采取的不适当行为,提高健康意识和睡眠质量。
4.睡眠行为干预
(1)刺激控制法:其基本目标是恢复床作为诱导睡眠信号的功能,并减弱它和睡眠不相容运动的联系,减少对睡眠内源性唤醒的刺激,使患者易于入睡,包括只有在睡眠时上床,不在床上做睡眠以外的事,卧床20min后仍不能入睡应起床,直到有睡意时再上床,白天不打瞌睡或避免午睡时间过长。
(2)睡眠限制疗法:通过缩短卧床时间(但不少于5h),使患者对睡眠的渴望增加,从而减少花在床上的非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睡眠效率=实际总睡眠时间/睡在床上的时间×100%),并根据睡眠效率增减卧床时间。
(3)渐进性放松训练:使失眠患者感知紧张的存在,随后鼓励其逐步放松,促使自律神经活动朝着有利于睡眠的方向转化,促使警醒水平下降,从而诱导睡眠的发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睡前放松训练不仅转移了患者对睡眠问题的过度关注,同时又可使患者身心放松,避免夜间情绪焦虑,提高对睡眠的自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