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胃溃疡病的病理变化”相信是准备参加
医学考研的朋友比较关注的事情,为此,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内容如下:
消化性溃疡病:以胃、十二指肠粘膜形成慢性溃疡为特征的常见病。
1.反复发作,慢性经过,与胃液自我消化有关2.十二指肠溃疡(70%消化性溃疡最好发区)>胃溃疡(25%)>复合性(5%)
3.临床表现:周期性上腹疼痛、返酸、嗳气
病因和发病机制: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2。胃液消化作用:高胃酸分泌、十二指肠梗阻
3.粘膜抗消化↓: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吸烟4。神经内分泌失调5。慢性
胃炎、遗传易感性
1.病理变化
【好发部位】:胃溃疡-胃小弯近幽门(胃窦多见),直径<2cm十二指肠溃疡:球部前/后壁,直径<1cm
【肉眼形态】:圆形/椭圆形(多为一个);边缘整齐,底部平坦,深浅不-;切面呈斜漏斗状;
周边粘膜皱壁常向溃疡处集中——呈放射状。
【镜下形态】:溃疡底部从内到外可分四层:(1)炎性渗出物层(最表层):WBC+纤维素;(2)坏死层:坏死细胞碎片
(3)肉芽组织层(新鲜);(4)瘢痕层(陈旧肉芽组织)。
2.结局和并发症(1)愈合:渗出、坏死物吸收、排出,肉芽增生填补,周围上皮再生、覆盖创面愈合。
(2)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狭窄,癌变
胃溃疡疼痛——餐后半至两小时之内,下次餐前消失。十二指肠溃疡——“空腹痛”(餐后3~4小时)进餐后缓解。
以上是医学教育网校小编整理的“消化性胃溃疡病的病理变化”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医学考研知识及内容,请点击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