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西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要点总结:八纲证候间的关系”的内容,有很多考生都很关注,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整理如下:
1、证候相兼的内容
本处所指为狭义的证候相兼,即在疾病某一阶段,其病位无论是在表还是在里,在病情性质上没有寒与热、虚与实等相反的证候存在。
分类 | 临床表现 |
表实寒证 | 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脉浮紧等 |
里虚热证 | 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等 |
2、证候错杂的内容
证候错杂指疾病的某一阶段,不仅表现为病位的表里同时受病,而且呈现寒、热、虚、实性质相反的证候。
分类 | 举例 |
表里同病而寒热虚实性质并无矛盾 | 表里实寒证 |
表里同病,寒热性质相同,但虚实性质相反的证候 | 表实寒里虚寒证 |
表里同病,虚实性质相同,但寒热性质相反的证候 | 表实寒里实热证 即“寒包火”证 |
表里同病,而寒与热、虚与实的性质均相反的证候 | 表实寒里虚热证 |
3、证候转化的内容
(1)表里出入
分类 | 意义 |
由表入里 | 病情由浅入深,病势发展 |
由里出表 | 邪有出路,病情有向愈的趋势 |
(2)寒热转化
分类 | 寒证化热 |
机制 | 常见于外感寒邪未及时发散,而机体阳气偏盛,阳热内郁到一定程度,寒邪化热,形成热证;或是寒湿之邪郁遏,而机体阳气不衰,由寒而化热;或因使用温燥之品太过,亦可使寒证转化为热证 |
临床表现 | 如寒湿痹病,初为关节冷痛、重着、麻木,病程日久,或过服温燥药物,而变成患处红肿灼痛;哮病因寒引发,痰白稀薄,久之见舌红苔黄,痰黄而稠;痰湿凝聚的阴疽冷疮,其形漫肿无头、皮色不变,以后转为红肿热痛而成脓等 |
(3)虚实转化
分类 | 实证转虚 |
机制 | 邪正斗争的趋势,或是正气胜邪而向愈,或是正不胜邪而迁延,故病情日久,或失治误治,正气伤而不足以御邪,皆可形成实证转化为虚证 |
临床表现 | 如本为咳嗽吐痰、息粗而喘、苔腻脉滑,久之见气短而喘、声低懒言、面白、舌淡、脉弱;或初期见高热、口渴、汗多、脉洪数,后期见神疲嗜睡、食少、咽干、舌嫩红无苔、脉细数等,均是邪虽去而正已伤,由实证转化为虚证 |
分类 | 虚证转实 |
机制 | 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组织失却濡润充养,或气机运化迟钝,以致气血阻滞,病理产物蓄积,邪实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而表现以实为主的证候。虚证转实,实际上是因虚而致实,故并非病势向好的方向转变,而是提示病情发展 |
临床表现 | 如心阳气虚日久,温煦无能,推运无力,则可血行迟缓而成瘀,在原有心悸、气短、脉弱等心气虚证的基础上,而后出现心胸绞痛、唇舌紫暗、脉涩等症,则是心血瘀阻证,血瘀之实已超过心气之虚,可视作虚证转实 |
4、证候真假的概念、内容及鉴别
某些疾病在病情的危重阶段,可以出现一些与疾病本质相反的“假象”,掩盖着病情的真象。所谓“真”,是指与疾病内在本质相符的证候;所谓“假”,是指疾病表现出某些不符合常规认识的假象,即与病理本质所反映的常规证候不相应的某些表现。
(1)寒热真假
分类 | 寒热真假 |
真热假寒 | 亦称“阳盛格阴”,表现为四肢凉甚至厥冷,神志昏沉,面色紫暗,脉沉迟,身热,胸腹灼热,口鼻气灼,口臭息粗,口渴引饮,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干,脉有力 |
真寒假热 | 亦称“阴盛格阳”、“戴阳证”,表现为自觉发热,欲脱衣揭被,触之胸腹无灼热,下肢厥冷;面色浮红如妆,非满面通红;神志躁扰不宁,疲乏无力;口渴但不欲饮;咽痛而不红肿;脉浮大或数,按之无力;便秘而便质不燥,或下利清谷;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舌淡,苔白 |
(2)虚实真假
分类 | 虚实真假 |
真实假虚 | 神情默默,倦怠懒言,身体羸瘦,脉象沉细等表现。但虽默默不语却语时声高气粗;虽倦怠乏力却动之觉舒;肢体羸瘦而腹部硬满拒按;脉沉细而按之有力 “大实有羸状” |
真虚假实 | 腹部胀满,呼吸喘促,或二便闭涩,脉数等表现。但腹虽胀满而有时缓解,或触之腹内无肿块而喜按;虽喘促但气短息弱;虽大便闭塞而腹部不甚硬满;虽小便不利但无舌红口渴等症。并有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淡白,舌淡胖嫩,脉虚弱等症 “至虚有盛候” |
推荐阅读:2023年中西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各科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