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肾功能分期是评估肾脏疾病进展程度的重要方法。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不同水平,通常将慢性肾脏病分为5个阶段:
1. 第一期:肾功能正常或升高。这个阶段的患者可能有轻微的结构损伤或者功能性异常,但其肾小球滤过率大于等于90ml/min/1.73m²。患者在这个时期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2. 第二期:轻度下降。GFR在60-89 ml/min/1.73m²之间。此时可能开始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等早期肾脏损害的迹象,但仍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
3. 第三期:中度降低。GFR介于30-59 ml/min/1.73m²范围内。随着肾功能下降,患者可能出现夜尿增多、轻度水肿等症状,并且血肌酐水平开始上升。
4. 第四期:重度减少。当GFR降至15-29 ml/min/1.73m²时,称为第四期或晚期慢性肾脏病。此阶段的病人可能会经历较为明显的症状如疲劳、食欲减退等,同时伴有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5. 第五期:肾衰竭(尿毒症)。GFR小于15 ml/min/1.73m²或者需要透析治疗时即为终末期肾脏病。此时患者病情严重,除了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心血管并发症、贫血等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
在中医理论中,慢性肾功能不全往往与脾肾两虚有关,随着疾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湿浊内蕴、气血不足等情况。针对不同分期的治疗原则也有所不同,早期以调理为主,晚期则需结合现代医学手段如透析等进行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