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认为,水肿主要是由于体内液体积聚过多导致组织间隙或体腔内异常液体聚集所引起的一种症状。其主要原因包括:
1. 心脏疾病 如心力衰竭时,心脏泵血功能减弱,静脉回流受阻,造成血液在血管内的压力增高,促使水分渗出到组织间隙形成水肿。
2. 肾脏疾病 比如肾炎、肾病综合征等情况下,肾脏排泄水钠的能力下降,导致体内水钠潴留,从而引发全身性或局部性的水肿。
3. 肝硬化 当肝脏功能受损严重时,合成白蛋白能力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容易发生液体从血管内漏出至组织间隙形成腹水和下肢等部位的水肿。
4. 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等循环系统疾病 这些情况会影响下肢血液循环,导致局部压力增高而出现水肿现象。
5. 淋巴回流障碍 如淋巴结切除术后或恶性肿瘤侵犯淋巴管等情况可引起淋巴液积聚在组织间隙中形成淋巴性水肿。
6. 药物因素 一些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通过不同机制引发或加重水肿。
7. 内分泌失调 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可以导致代谢率下降,水钠潴留增加,引起黏液性水肿;妊娠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出现生理性水肿。
8. 营养不良 特别是蛋白质缺乏时,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胶体渗透压下降,容易发生低蛋白血症相关的水肿。
以上就是西医对水肿主要原因的认识。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