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基础 > 正文

中医基础:脉诊的意义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在中医中,脉诊是基础,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脉诊的意义吧!

在临床中,脉诊能够占到50%~90%,在《溯本求源》这本书里有记载。尤其是一些说不出症状来,或者是症状罗列很多,或者这个人症状一点都没有的情况下,脉诊定性、定位、定程度、定势的“四定”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首先定性。证与脉符合时,证虚脉虚,热则脉数,寒则脉迟,这就是对疾病性质的判断。尤其对一些危重、病情复杂,或症状很少、缺少辨证依据的病人,或症状特多,令人无从着手的病人,更要依据脉诊来判断。

定病位。症状在上,病位在下,或症状在下,病位在上,更须以来脉诊进行判断。比如,一人头痛4日,别无他症,随诊的实习学生以为外感而予辛凉解表剂。李老诊其脉尺浮,此为相火旺,淫于膀胱,沿经上灼而后头痛,改用知柏地黄丸而愈,就是定病位的实例。

定病势。比如外感病,一开始感受的是寒邪,随着这种寒邪,脉由初起感寒脉紧而转为浮数脉,还有转的为变弱了,这就是一个病势的判断。

脉无假,关键在于是否识脉。任何一种脉象的出现,都有其必然的生理和病理基础,反映了一定的生理和病理改变,若草率地归之于假脉,舍而不论,是不科学的。事实上,那些与证不一的脉不仅不假,恰恰反映了疾病的本质。

希望对你有帮助!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