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西医主治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干货】传染病学名词划重点!什么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各地不断蔓延,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和诊疗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多。专家明确了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传播途径依然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亦可通过接触传播。另外,还补充了易感染群: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那么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些传染病学名词究竟是什么?在此小编详细介绍一下: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流行过程的构成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

(一)传染源

传染源 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1.患者 急性患者通过咳嗽、呕吐、腹泻等传播病原体;轻型患者易被忽视,作为传染源的意义重大;慢性患者长期排出病原体,是重要的传染源。有些传染病,如麻疹、天花、水痘等,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2.隐性感染者 隐性感染者数量多,且不易被发现。对于某些传染病,如肠道病毒感染,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3.病原携带者 包括慢性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潜伏期携带者和健康病原携带者等,是重要的传染源。

4.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疾病的动物为动物传染源,动物作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称为动物源性传染病,如狂犬病、布鲁菌病等;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称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如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

(二)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称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 

因吸入含有病原体的空气、飞沫或尘埃引起,如肺结核、麻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白喉等。

2.消化道传播 

常因食物、水、苍蝇和蟑螂等因素引起,如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和一些寄生虫病(钩虫病、蛔虫病等)。

3.接触传播 

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指传染源与易感者接触而未经任何外界因素所造成的传播,如性病、狂犬病、鼠咬热等;

间接接触传播也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指易感者接触了被传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品而造成的传播。例如,被污染了的手接触食品可传播痢疾、伤寒、霍乱、甲型肝炎。

4.虫媒传播 

①经节肢动物机械携带传播:苍蝇、蟑螂携带肠道传染病病原体;

②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吸血节肢动物叮咬于菌血症、立克次体血症、病毒血症、原虫症的宿主,使病原体随宿主的血液进入节肢动物肠腔或体腔内,经过发育及(或)繁殖后,才能感染易感者。

5.血液和体液传播 

存在于血液或体液中的病原体通过输血、使用血制品、分娩、性交而传播,如疟疾、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6.母婴传播 

由母亲传给胎儿或婴儿称母婴传播,母婴传播属于垂直传播,其他途径称为水平传播。出生前在宫内获得的感染称先天性感染,如梅毒等。

母婴传播包括:①经胎盘传播;②上行性传播;③分娩引起的传播;④哺乳传播等。

7.土壤传播 

土壤被病原体污染(如人粪肥使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或寄生虫虫卵污染土壤,如钩虫卵、蛔虫卵等;某些细菌的芽孢可以长期在土壤中生存,如破伤风、炭疽、气性坏疽等若遇皮肤破损,可以引起感染。

(三)易感人群

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为易感者。人群易感性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

1.人群易感性增高的因素 

①新生儿增加、非流行区人口迁入、免疫人群减少等;

②许多传染病(包括隐性感染)流行或人工免疫后经一段时间,其免疫力逐渐降低,其患者又成为易感人群,因此传染病的流行常有周期性;

③新的传染病出现或传入。

2.降低人群易感性的因素 

①计划免疫及必要时强化免疫接种。

②传染病流行或隐性感染后。

结合以上传染病的专业知识,再来看新型冠状病毒,其感染的肺炎主要症状是咳嗽,呼吸道传染疾病更多的是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轻症病人的咳嗽症状一般还比较少,可能传播力不会那么强。大家要戴上口罩,尽量减少近距离接触。所谓近距离主要是在1~2米之间或者是1.5米的距离。此外,病毒可能会通过接触传播,如果手部在没有注意的情况下污染到病毒,揉眼睛可能会造成感染,因此要戴口罩、勤洗手,对减少传播、减少个人感染的风险很有帮助。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