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风水相搏型水肿的施治要点是什么?

为了帮助各位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生更好地备考复习,医学教育网小编专门整理了风水相搏型水肿的施治要点如下:

1.症状

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皮肤光亮,按之凹陷易复,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紧。如水肿较甚,亦可见沉脉。

风热者:眼睑浮肿,继而四肢水肿,全身皆肿,伴恶寒发热,肢节酸痛,小便短少等。风热者,咽喉红肿疼痛,口渴,舌质红,脉浮滑数。

风寒者:眼睑浮肿,继而四肢水肿,全身皆肿,伴恶寒发热,肢节酸痛,小便短少等。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

2.证候分析

风邪袭表,卫气不宣:风邪袭表,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见恶风,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全身浮肿等症。肺位上焦,宣发受阻,水液停滞,故水肿先见眼睑头面;肃降失常,决渎不利,水津不能输布,溢于肌肤,迅即波及全身。风属阳邪,风水相搏,故皮肤光亮、凹陷易复。由于风邪引发,可见发热咽痛及咳嗽等肺卫表证。若风邪兼热则咽喉红肿热痛,舌质红,脉浮滑数。若风邪兼寒,邪在肌表,卫阳被遏,肺气不宣,故见恶寒、发热、咳喘。若肿势较甚,阳气内遏,则见沉脉,或沉滑数,或沉紧。

3.治法

散风清热,宣肺行水。

4.方药治疗

可用越婢加术汤加减。

方中麻黄宣散肺气,发汗解表,以去在表之水气;生石膏解肌清热;白术、甘草、生姜、大枣健脾化湿,有崇土制水之意。可酌加浮萍,泽泻、茯苓,以助宣肺利水消肿。若咽喉肿痛,可加板蓝根、桔梗、连翘,以清咽散结解毒;若热重尿少,可加鲜茅根清热利尿。若属风寒偏盛,去石膏,加苏叶、防风、桂枝,以助麻黄辛温解表之力。若见咳喘较甚,可加前胡、杏仁,降气止喘。若见汗出恶风,卫阳已虚,则用防己黄芪汤加减,以助卫行水。

医学教育网提供2020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备考经验、精炼知识点以及政策动态变化!医学教育网2020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全面热招中!欢迎了解~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