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西医主治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干货】消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古代文献中对于糖尿病的记载非常多:

饮食方面有《素问·奇病论》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脏腑方面有《灵枢·五变》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精神情志方面有《临证指南医案·三消》曰:“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运动方面有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那么古人关于消渴的理论,是不是已经过时了呢?对我们现在的临床指导有用吗?答案当然是是肯定。

消渴的基本病机主要是阴津亏损,燥热偏盛。其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本病的病理因素主要是虚火、浊瘀。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而以明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以下是消渴的辨证分型:

1.上消

肺热津伤证

证候: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烦热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代表方:消渴方加减。

2.中消

(1)胃热炽盛证

证候: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代表方:玉女煎加减。

(2)气阴亏虚证

证候: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体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

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代表方:七味白术散加减。

3.下消

(1)肾阴亏虚证

证候:尿频量多,混浊如脂宵,或尿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固肾。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加减。

(2)阴阳两虚证

证候: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肢冷,阳痿月经不调,舌苔淡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治法:滋阴温阳,补肾固涩。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加减。

我们知道,降血糖≠治疗糖尿病,至少不是糖尿病治疗的全部。而中医药的优势在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和糖尿病前期的早期干预。通过评估体质与紊乱程度,制定通治方案,医患协同、调心调身,重塑生活方式,动态评估疗效和随访对患者进行综合管理。我想,这就是中医防治糖尿病的未来趋势。

相关推荐:

【干货】“舌尖”上的辨证

【干货】从未停歇的“小怪兽”——小儿多动症

【干货】三仁汤—温热病的看家处方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医学教育网2021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全新辅导课程上线了!专业专业师资授课,专家在线答疑,解决你的备考难题,帮助同学们提升备考效果,考生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自由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辅导班次学习! 点击详情了解>>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