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终于公布了,这次修订变化不少,医学教育网对新版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进行了分析,整理了“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变动说明”,希望可以帮助到广大考生。
实践技能
针灸常用腧穴,增加12个:上巨虚、大横、少府、养老、膏肓、复溜、郄门、中渚、丘墟、蠡沟、天突、腰痛点;删除2个:行间、神阙。
针灸技术其他疗法,增加“耳穴压丸法”。
针刺异常情况处理,增加“刺伤内脏”、“刺伤脑脊髓”、“外周神经损伤”。
常见急性病症的针灸治疗,增加“、眩晕、心悸、胃痛、腹痛、癃闭”,删除“虚脱”。
推拿技术,增加“搓法”。
体格检查:1.肺与胸膜检查,叩诊删除“肺界移动度”、增加“叩诊音”,听诊增加“听觉语音”。2.心脏听诊增加“听诊方法”,删除“心前区异常搏动”。3.血管检查增加“血管杂音”。4.腹部检查,触诊删除“测量方法”,听诊删除“血管杂音”。
基本操作:增加“脱手术衣”“导尿术(男、女)”“胸膜穿刺术”“腹腔穿刺术”。 “简易呼吸器使用”改为“气囊—面罩简易呼吸器的使用”。辅助检查X线片增加“肺炎链球菌肺炎”“原发性肺癌”“胃溃疡”。增加“CT影像学诊断”。实验室检查增加“甲、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血浆胰岛素、C肽测定”“钙”“抗核抗体”“常见肿瘤标志物”“血、尿hCG”“甲状腺功能”。
中医常见病:增加10个疾病,删除4个疾病。
西医常见病:增加7个疾病,删除5个疾病,6个疾病名称有变化。
笔试部分
《中医学基础》
增加“中医学理论体系”
“精气学说”增加“精气的概念”。删除“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学说”删除“阴阳的一体观”
“五行学说”增加“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依据和方法”
“藏象学说”删除“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关系”,“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改为“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分类”。
“五脏”中“五脏与五志的关系”改为“五脏与五志、五神的关系”
“六腑”中“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改为“胃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精、气、血、津液、神”中增加“人体之精的生成”,“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改为“人体之气的气化”
“经络”中“奇经八脉的含义及特点”改为“奇经八脉的含义及其循行和功能特点”
“体质”中删除“体质与发病”
“发病”中“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改为“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基础”
“病机”中增加“阴阳转化”
“防治原则”中“预防与治未病的概念”改为“治未病的概念”,“治病求本、治则、治法的概念”改为“治则、治法的基本概念”
“养生与寿夭”中增加“养生的概念”,“人体生命的产生与变化规律”改为“生命的寿夭的基本因素”
《中医诊断学》
“望诊”中删除“望水疱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望疮疡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望大便、小便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望舌”中增加“舌下络脉”,“短气、少气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黄汗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身重、身痒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脉诊”中“诊脉方法”改为“诊脉方法及注意事项”,增加“诊妇人脉”
“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辩证”整体变化较大。
增加“中医诊断思维与应用”
《中药学》
“中药性能”增加“归经的临床意义”,“中药作用的基本原理”改为“中药的作用与副作用”
“中药的配伍”中“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改为“各种配伍关系的临床对待原则”
大部分药物增加了配伍意义。
《方剂学》
“泻下剂”删除了“大黄牡丹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清热剂”删除了“仙方活命饮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苇茎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温里剂”中“阳和汤”改为“暖肝煎”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补益剂”中删除“百合固金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理气剂”中删除“暖肝煎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治燥剂”中增加“百合固金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祛湿剂”中“二妙散”删除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增加“治痈疮剂”
《中医经典》
增加《中医经典各科》包括: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
《中医内科学》
共性调整:细目要点中的概念,均改为“概述”; “诊断与病证鉴别”,均改为“诊断与鉴别诊断”。
具体变化:
“心系病证”中删除“真心痛”,增加“心衰”
“脾胃病证”中“痞满”改为“胃痞”
“肝胆病证”中“积聚”改为“积证”和“聚证”,增加“瘿病”
“肝胆病证”中删除“关格”,增加“阳痿”
“气血津液病证”中“自汗、盗汗”改为“汗证”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疾病治法”增加温通法、祛痰法。
“疮疡”中增加“颜面部疔疮的定义与特点、病因病机、治疗”;删除“疔的内治法原则”。
“乳房疾病”中删除“乳漏”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中删除“脂溢性皮炎”,增加“概述”、“白屑风”
“肛门直肠疾病”中增加“息肉痔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锁肛痔的鉴别诊断”
“泌尿男性疾病”中删除“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增加“精浊”“精癃”
“周围血管疾病”中删除“血栓性浅静脉炎”,增加“青蛇毒”
《中医妇科学》
共性调整:细目要点中的定义,均改为“概述”
具体变化:
妇科疾病的诊断与辩证:“辨证要点”中增加“常用辩证方法”。
妊娠病:删除“细目三:妊娠腹痛”。
妇科杂病:“盆腔炎”要点中将“急性、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改为“盆腔炎的诊断”。
妇产科特殊检查与常用诊断技术:“妇科特殊诊断技术”中增加“宫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
《中医儿科学》
共性调整:将细目要点中的“发病特点”,均改为“概述”;
将细目要点中的“诊断要点”,均改为“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
具体变化:
儿科学基础:“小儿年龄分期”中将“年龄分期的标准及临床意义”改为“年龄分期的标准及特点”;新增“儿科辩证概要”。
肺系病证:“乳蛾”中新增“概述”;“哮喘”中新增“其它疗法”
脾系疾病:“口疮”中“药物外治”改为“其它疗法”;删除原细目“贫血”;新增“腹痛、便秘、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三个细目。
心肝病证:“夜啼”中删除“预防与调护”;“汗证”中增加“预防与调护”;“痫病”中增加“西医治疗”。
肾系病证:“水肿”中增加“西医治疗”;“水肿”中原“辨证论治”改为“水肿常证与变证的辨证论治”;“尿频”中原“辩证论证”改为“泌尿系感染及白天尿频综合征的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
传染病:“麻疹”中原“辨证论治”改为“麻疹顺证与逆证的辨证论治”;“奶麻”中删除“预防与调护”;“丹痧”中原“辨证论治”改为“丹痧的诊断要点及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增加“西医治疗”;删除细目“传染病单核细胞增多症”变更到第十单元“其他病证”中;“顿咳”中增加“西医治疗”
其他病证:“紫癜”中“辨证论治”改为“过敏性紫癜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增加“西医治疗”;将“传染病”中“传染病单核细胞增多症”变更到此单元。
《针灸学》
共性调整:将“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均改为“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和操作”;
将针灸治疗中的“处方”均改为“选穴”
具体变化:
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经络作用”中增加“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腧穴的分类:将“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改为“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
腧穴的定位方法:将“简便取穴法”改为“简便定位法”。
毫针刺法:“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中增加“方向”;“针刺异常情况”中删除“气胸”,增加“外周神经损伤”;“针刺注意事项”的要点发生较大变化。
灸法:“灸法的作用”中增加“引热外行”。
内科病症的针灸治疗:删除了“痢疾、阳痿”。
妇儿科病症的针灸治疗:新增“小儿多动症”。
五官科病证的针灸治疗:新增“鼻鼽”。
《诊断学基础》
“症状学”所有症状增加了概念、临床意义;“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的伴随症状” 改为“问诊要点及临床意义”;删除“皮肤黏膜出血”
“问诊”增加了“问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检查诊断”增加了“视诊内容及方法”;删除“皮下气肿”;“胸壁、胸廓、肺、胸膜、心脏、血管、腹部、神经系统检查”要点进行了整合。
“实验室诊断”增加了C反应蛋白、脑肽钠、抗Sm抗体、抗SSA抗体
“心电图诊断”整体增加临床意义,增加“血钾异常”,删除“窦性心律失常”
“影像诊断”删除了脏器显像检查(甲状腺、心肌灌注)
《内科学》
共性调整:大部分疾病增加了概述、病情评估、预防
具体变化:
“呼吸系统疾病”增加了“慢性呼吸衰竭”
“循环系统疾病”删除“心力衰竭”
“循环系统疾病”增加了“急性胰腺炎”
“血液系统疾病”增加了“白血病”、“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删除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增加了“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神经系统疾病”增加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常见危急重症”删除了“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传染病学》
“病毒感染”删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细菌感染”增加“结核病、布鲁菌病”
《医学伦理学》
增加“处理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
“医学伦理学文献”中国内文献有变动。
《卫生法规》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有变化。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推荐阅读: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2020年版)正式公布!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完整版下载
【免费直播】2020中医新大纲核心变动及合理复习计划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