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执业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急性中毒-中医执业医师辅导资料

急性中毒

临床表现

1.皮肤: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见于一氧化碳中毒。2.瞳孔:①瞳孔扩大:见于阿托品、颠茄、乙醇、麻黄素、氰化物等中毒;②瞳孔缩小:见于有机磷杀虫药、安眠药、氯丙嗪、吗啡类、毒扁豆碱、哌嗪等中毒;③复视:见于乌头碱中毒;④视神经炎:见于甲醇中毒。(记忆:记住瞳孔扩大的:品茄乙醇麻氰)3.呼吸系统味道:如氰化物中毒有苦杏仁味,有机磷杀虫药、黄磷、铊类等中毒有蒜味,苯酚和甲皂溶液中毒有苯酚味,乙醇中毒有酒精味。

中毒处理

(1)催吐:昏迷、惊厥或腐蚀剂中毒者不宜催吐。马钱子中毒及孕妇也不宜选用催吐。(2)洗胃应尽早进行,一般在服毒后6小时内洗胃效果最好。安眠药、镇静剂等中毒,即使已超过6小时,洗胃也有必要。吞服强腐蚀性毒物中毒者,不宜进行洗胃。(3)导泻洗胃后,灌入盐类泻药以清除进入肠道内的毒物。如硫酸钠或硫酸镁15~30g溶于水,口服或由胃管灌入。一般不用油类泻药,以免促进脂溶性毒物吸收。(4)灌肠除腐蚀性毒物中毒外,适用于口服其他毒物中毒、服药时间超过6小时以上者,方法是用1%温肥皂水500ml高位连续多次灌肠。(5)吸氧高压氧是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特效方法。(6)透析疗法常用腹膜或血液透析,在中毒12小时内进行效果好。对清除巴比妥、水杨酸碱、甲酚、苯胺、硝基苯中毒有效,但对短效巴比妥、有机磷农药等中毒效果不佳。(7)有机磷农药中毒解毒药阿托品、碘解磷定。(8)金属中毒解毒药此类药物多属螯合剂。依地酸钙钠(EDTA)是最常用用于铅中毒。二巯丙醇(BAL)含有活性巯基,用于治疗砷、汞中毒。此外尚有二巯丙磺钠、二巯丁二钠等。(9)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解毒剂亚甲兰(美兰)可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正常血红蛋白(10)氰化物中毒解毒药一般采用亚硝酸盐一硫代硫酸钠疗法。中毒后立即给予亚硝酸盐。(11)乌头碱类药物急性中毒解毒药选择抗胆碱药解毒。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临床表现】经皮肤吸收中毒,一般在接触后2~4小时发病,口服中毒症状常在5~30分钟内发生。(1)毒蕈碱样症状这组症状出现最早,主要由于副交感神经末梢兴奋所致,与毒蕈碱中毒引起的症状相似,表现为脏器平滑肌兴奋及腺体分泌增加。临床上可出现多汗、流泪、流涎、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尿频、心跳减慢和瞳孔缩小,严重时有呼吸困难、紫绀、肺水肿。(记忆:瞳孔和心跳是抑制的。其他是亢进的。)(2)烟碱样症状主要由于横纹肌和交感神经节功能异常所致,与烟碱中毒引起的症状相似。骨骼肌兴奋,出现肌纤维震颤,常开始于眼睑、颜面、舌、四肢的小肌群,逐渐发展为肌肉跳动、牙关紧闭,甚至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严重者可转为抑制,出现肌肉无力、瘫痪,最后可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交感神经节兴奋,其节后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儿茶酚胺,使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增高、心跳加快和心律失常。(大部分是亢进的,严重者转为抑制。)(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受乙酰胆碱刺激后有头痛、头昏、言语不清、烦躁不安、谵妄、抽搐和昏迷,也可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

急性中毒一般无后遗症。少数重度中毒患者症状消失后2~3周,可出现迟发性神经病,主要表现为感觉、运动神经损害,下肢瘫痪,四肢肌肉萎缩等神经系统症状。

检查】1.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2.尿中有机磷杀虫药分解产物测定。

测定全血胆碱酯酶活性是诊断和判断急性中毒程度、疗效和预后的重要依据。以正常人血胆碱酯酶活力值作为100%,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时,胆碱酯酶活力值在50%~70%为轻度中毒,30%~50%为中度中毒,30%以下为重度中毒。

诊断】瞳孔略缩小、明显缩小、小于针尖。——轻、中、重度中毒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治疗】1.迅速脱离现场。2.洗胃有机磷口服中毒者应及时彻底洗胃,洗胃液常用清水、1:5000高锰酸钾液(对硫磷中毒者忌用)、2%碳酸氢钠(敌百虫中毒者忌用)。3.导泻洗胃后即向胃内注入硫酸镁30g导泻或活性炭5~10g解毒,以减轻胃肠道对毒物的吸收。加强导泻是治疗中毒、防止复发的重要措施。4.解毒药使用:(1)阿托品—解除毒蕈碱样症状。阿托品过量中毒—毛果芸香碱解毒。(在阿托品应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全身反应和瞳孔大小,随时调整用药剂量与给药时间,以症状改善而无明显阿托品中毒为度。)(2)胆碱酯酶复能药—解除烟碱样毒性作用—解除首选:氯磷定和双复磷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其他】1.有机磷杀虫药中毒主要死因是肺水肿、呼吸肌麻痹,因此维持正常呼吸功能非常重要,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或应用人工呼吸机。必要时气管切开、气管插管。肺水肿用阿托品2.剧毒类:毒鼠磷;低毒类:马拉硫磷。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医执业-高效定制班

2025年新课

41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