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进入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备考期,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奉上“痰饮的辨证论治—中医执业医师必考点”,相关内容整理如下:
1.痰饮
多由素体脾虚,运化不健,复加饮食不当,或为外湿所伤而致脾阳虚弱,饮留胃肠引起。
(1)脾阳虚弱证:
证候主症:胸胁支满,心下痞闷,胃中有振水音,脘腹喜温畏冷,泛吐清水痰涎,饮入易吐,口渴不欲饮水,头晕目眩,心悸气短,食少,大便或溏,形体逐渐消瘦,舌苔白滑,脉弦细而滑。
证机概要:脾阳虚弱,饮停于胃,清阳不升。
治法:温脾化饮。
代表方: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减。
(2)饮留胃肠证
证候主症:心下坚满或痛,自利,利后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或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腹满,便秘,口舌干燥,舌苔腻,色白或黄,脉沉弦或伏。
证机概要:水饮壅结,留于胃肠,郁久化热。
治法:攻下逐饮。
代表方: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加减。
2.悬饮
多因素体不强,或原有其他慢性疾病,肺虚卫弱,时邪外袭,肺失宣通,饮停胸胁,络气不和。如若饮阻气郁,久则可以化火伤阴或耗损肺气。在病程发生发展中,可见如下证型。
(1)邪犯胸肺证
证候主症:寒热往来,身热起伏,汗少,或发热不恶寒,有汗而热不解,咳嗽,痰少,气急,胸胁刺痛,呼吸、转侧疼痛加重,心下痞硬,干呕,口苦,咽干,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数。
证机概要:邪犯胸肺,枢机不利,肺失宣降。
治法:和解宣利。
代表方:柴枳半夏汤加减。
(2)饮停胸胁证
证候主症:胸胁疼痛,咳唾引痛,痛势逐渐减轻,而呼吸困难加重,咳逆气喘,息促不能平卧,或仅能偏卧于停饮的一侧,病侧肋间胀满,甚则可见病侧胸廓隆起,舌苔白,脉沉弦或弦滑。
证机概要:饮停胸胁,脉络受阻,肺气郁滞。
治法:泻肺祛饮。
代表方: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或控涎丹加减。
(3)络气不和证
证候主症:胸胁疼痛,如灼如刺,胸闷不舒,呼吸不畅,或有闷咳,甚则迁延,经久不已,阴雨天更甚,可见病侧胸廓变形,舌苔薄,质黯,脉弦。
证机概要:饮邪久郁,气机不利,络脉痹阻。
治法:理气和络。
代表方:香附旋覆花汤加减。
(4)阴虚内热证
证候主症:咳呛时作,咯吐少量黏痰,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心烦,手足心热,盗汗,或伴胸胁闷痛,病久不复,形体消瘦,舌质偏红,少苔,脉小数。
证机概要:饮阻气郁,化热伤阴,阴虚肺燥。
治法:滋阴清热。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加减。
3.溢饮
多因外感风寒,玄府闭塞,以致肺脾输布失职,水饮流溢四肢肌肉,寒水相杂为患。如宿有寒饮,复加外寒客表而致者,多属表里俱寒;若饮邪化热,可见饮溢体表而热郁于里之候。
表寒里饮证
证候主症:身体沉重而疼痛,甚则肢体浮肿,恶寒,无汗,或有咳喘,痰多白沫,胸闷,干呕,口不渴,苔白,脉弦紧。
证机概要:肺脾失调,寒水内留,泛溢肢体。
治法:发表化饮。
代表方:小青龙汤加减。
4.支饮
多由受寒饮冷,饮邪留伏,或因久咳致喘,迁延反复伤肺,肺气不能布津,阳虚不运,饮邪留伏,支撑胸膈,上逆迫肺。此证多呈发作性,在感寒触发之时,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
(1)寒饮伏肺证
证候主症:咳逆喘满不得卧,痰吐白沫量多,经久不愈,天冷受寒加重,甚至引起面浮跗肿,或平素伏而不作,遇寒即发,发则寒热,背痛,腰痛,目泣自出,身体振振瞒动,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紧。
证机概要:寒饮伏肺,遇感引动,肺失宣降。
治法:宣肺化饮。
代表方:小青龙汤加减。
(2)脾肾阳虚证
证候主症:喘促动则为甚,心悸,气短,或咳而气怯,痰多,食少,胸闷,怯寒肢冷,神疲,少腹拘急不仁,脐下动悸,小便不利,足跗浮肿,或吐涎沫而头目昏眩,舌体胖大,质淡,苔白润或腻,脉沉细而滑。
证机概要:支饮日久,脾肾阳虚,饮凌心肺。
治法:温脾补肾,以化水饮。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以上关于“痰饮的辨证论治—中医执业医师必考点”的知识由医学教育网整理,祝各位医师资格考试备考的考生顺利通过考试,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