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开始,今天开始复习《中医基础理论》,想必很多同学应该和我当初一样,由于不是很了解这门课程,复习起来会稍显吃力。那么,如何才能在学习这门课时优雅的迈出第一步呢?今天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点:寒从中生”的内容,这样更好理解。相关内容如下:
寒从中生
1.定义:又名“内寒”,是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虚寒内生,或阴邪弥漫的病理变化。
2.病因:内寒多因阳气亏虚,阴寒内盛,机体失于温煦而成。内寒多责之于心,脾、肾,且与脾肾关系密切。
3.病机:气主煦之,阳虚则阴盛,机体阳气不足,阴寒内盛,失于温煦机体的作用,使脏腑组织表现为病理性机能减退。以冷(畏寒、肢冷)、白(面、舌色白)、稀(分泌物和排泄物质地清稀,如痰液稀白,大便稀薄),润(舌润,口不渴)、静(精神状态安静、喜卧)为其临床特点,其中以“冷”为最基本的特征。
4.阳气虚衰,寒从中生的病理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温煦失职,虚寒内生,呈现出面色苍白、形寒肢冷等阳热不足之象。二是阳气不足,气化功能减退或失司,水液不得温化,从而导致阴寒性病理产物的积聚或停滞。
5.“内寒”的临床特点主要是虚而有寒,以虚为主;“外寒”的临床特点是以寒邪为主,多为实寒。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点:寒从中生”相关内容,轻松备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