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主管护师考试,复习要趁早。医学教育网小编温馨提示,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最重要的。常见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是主管护师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汇总如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复习掌握。
1、患者出现咳嗽、痰黏稠,肺部出现湿啰音,并伴有发热现象时可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
2、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临床诊断标准中,患者出现咳嗽、痰黏稠,肺部出现湿啰音并伴有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可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
3、临床诊断基础上,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6CFU/ml时可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
4、从病原学诊断下呼吸道感染时,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到相同病原体,也可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
5、从病原学诊断下呼吸道感染时,在临床诊断基础上,血培养或并发胸腔积液者的胸液分离到病原体,也可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
6、痰液筛选的标准中包括痰液涂片镜检鳞状上皮细胞38oC,局部有压痛,无其他原因可解释时,可诊断为血管相关性感染。
15、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也可诊断为血管相关性感染。
16、导管尖端培养和(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属于血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学诊断。
17、血管相关性感染患者进行导管管尖培养,其接种方法应取导管尖端5cm,在血平板表面往返滚动一次,细菌数每平板15CFU即为阳性。
18、侵入性操作容易破坏皮肤和黏膜屏障,应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
19、预防血管相关性感染,应搞好消毒、隔离,严格的洗手和无菌操作是预防介入性感染的最基本的重要措施。
20、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生素,出现腹泻,可伴大便性状改变如水样便、血便、黏液胺血便或见斑块条索状假膜,且周围血白细胞升高,可诊断为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21、病原学诊断出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调或培养发现有意义的优势菌群时,可诊断为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22、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者24小时急性腹泻次数3次。
23、表浅手术切口感染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
24、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除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的器官或腔隙感染称为器官(或腔隙)感染。
25、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或腔隙)感染,不需再次手术者,应视为深部切口感染。
以上关于“常见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护理”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汇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关于2020年的主管护师考试相关知识点,备考经验与考试动态,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