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不应该一刀切或者只是一个固定模式。
就比如通过考研考博来选拔人才时,这里会有英语开始;有多少医学大咖倒在了这关,毕竟英语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和热爱的,看病也不会因为英文好而让患者满意。
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获得者屠呦呦,并不会说英语,领奖的时候也是全程说中文。日本的几届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们英语也不是很行,有英文翻译啊,不需要什么都会才算是人才,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很务实,潜心研究,不会花过多时间去钻研英语。
英语只是一门语言,语言是用来交流的,我们应该文化自信,不应该用国外的标准选拔自己的人才。中国曾经强盛的时,人才辈出、科技全球顶尖,也没有会说英文。
而现在我们的学生却花着大量时间去学习专业以外的知识,只为自己有一个更好的提升途径。有多少规培生空有一颗考研考博心,却因为英语能力不足而无奈。
好在,近几年在一些医学晋升上,也逐步在打破限制,值得欣慰。比如新冠疫情之下,那些支援武汉的或者防疫一线的人,可以免考直接晋升;比如那些援川援藏的医生回来之后也可以直接晋升;也许有的医生再怎么努力,因为发不了几篇SCI,晋升就是无望。
有的学历不够但是能力强,毕竟医学是一门经验学;有的学历够但是能力不行,品性不够、医德丧失;
医疗队伍需多样化的人才选拔机制,如果只靠学历和SCI、科研,那就真的是一件挺悲哀的事。
以上内容由医学教育网整理,想要了解更多医疗行业动态,请点击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查看更多信息。
【相关链接】
规培并非“一考定终身”!没通过规培考核可以如何做?
官方发布:医务人员快来看,你的工作和待遇将有这些变化!
卫健委官方发布:该类规培医生每人每年补贴4.8万!
【报考指南】没有规培证可以参加内科主治医师晋升考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