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作业的危害表现:
高温可使作业人员感到热、头晕、心慌、烦、渴、无力、疲倦等不适感,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在:
1.体温调节障碍,由于体内蓄热,体温升高。
2.大量水盐丧失,可引起水盐代谢平衡紊乱,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失调。
3.心律脉搏加快,皮肤血管扩张及血管紧张度增加,加重心脏负担,血压下降。但重体力劳动时,血压也可能增加。
4.消化道贫血,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液酸度减低,淀粉活性下降,胃肠蠕动减慢,造成消化不良和其他胃肠道疾病增加。
5.高温条件下若水盐供应不足可使尿浓缩,增加肾脏负担,有时可见到肾功能不全,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等。
6.神经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出现注意力和肌肉的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及反应速度的降低等。
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发生的急性职业病。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风速小、劳动强度过大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劳动时间过长是中暑的主要致病因素。过度劳累、睡眠不足、体弱、肥胖、尚未产生热适应都易诱发中暑。一般根据临床表现,将中暑分为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三种类型。
1.热射病
热射病由于人在热环境下,散热途径受阻,体温调节机制紊乱所致。其临床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可高达40℃以上,开始时大量出汗,以后无汗,并伴有干热和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2.热痉挛
褰热痉挛由于高温过量出汗,体内钠、钾过量丢失所致。其临床特点是骨骼肌突然痉挛并伴有收缩痛。痉挛以腓肠肌等四肢肌肉和腹肌为多见。痉挛发作多呈对称性,自行缓解,患者神志清醒,体温正常。
3.热衰竭
发病机制不明确,多数认为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皮肤血流的增加不伴有内脏血管
数缩或血容量的相应增加,导致脑部暂时供血减少而晕厥。发病一般迅速,先有头昏头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继而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休息片刻即可清醒,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