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诊断学 > 正文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参与Ⅰ型变态反应,因此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作为Ⅰ型变态反应的辅助诊断指标,而且可作为疗效判定的指标之一。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可用白细胞分类计数法,也可以用直接计数法,目前多采用后者。该类细胞的胞浆颗粒中富含碱性氨基酸和碱性蛋白,其等电点为pH11,因此呈嗜酸性,易与阴离子结合而被染色。常用的染色液含伊红、石炭酸和福尔马林,该溶液可溶解红细胞和其他白细胞,增加背景的清晰度,使嗜酸性粒细胞易于识别。

  (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

  嗜碱性粒细胞亦参与Ⅰ型变态反应,其计数方法主要是直接计数法。嗜碱性粒细胞胞浆颗粒中肝素的硫酸根容易与阳离子染料结合而着色,现在常用的酸性染色液包括0.1%EDTA、阿利新蓝、氯代十六烷基吡啶和氯化镧等。该染液能使红细胞和其他白细胞溶解,使嗜酸性粒细胞易于区别。

  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数大于33/mm3判为增高,大于50/mm3为显著增高。本试验可作为Ⅰ型变态反应的筛选试验,阳性率可达60%~70%;而且可作为疗效考查的辅助指标。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