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内科学 > 正文

痛风的流行病学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世界各地痛风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新西兰的毛利(Maori)族成年男性中,发病率高达8%,而在新西兰的白种人中却只有0.5%.影响其发病的因素除种族外,尚包括遗传、饮食中蛋白质含量、社会生活、文化状况和精神应激素。

  原发性痛风发病率具有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作者统计国内报千的879例,男性807例占91.8%女性72例占8.2%.但女性在绝经期后,发病率有所上升,约占全部病例的5%~10%.

  痛风发病率具有显著的年龄特征,它虽可见于各年龄层,但原发性痛风以中年人为最多见,40~50岁是发病的高峰。平均发病年龄为44岁。60岁以上发病率占全部病例的11.6%,女性相对升高占29%.在儿童和老年痛风中,继发性痛风发生率较高,故对儿童和老年病人,应该注意区别痛风的原发或继发性。

  原发性痛风发病率与饮食中蛋白质含量密切相关。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在战期间,由于饮食质量下降,欧洲痛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而当战后饮食蛋白质含量再度丰富时,其发病率又恢复到战前水平。6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以后,其国民饮食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以致痛风亦成为日本人较常见的疾病。国内痛风的临床报告也逐年增多,尤其是80年代以来,增加显著。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