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其他专业 > 正文

白内障的概述及分类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晶状体混浊称白内障,当各种原因引起房水成分和晶状体囊通透性改变及代谢紊乱时,晶状体蛋白变性,纤维问出现水隙、空泡、细胞上皮增殖等改变,透明晶状体变为混浊即形成白内障。白内障是常见的主要致盲性眼病。白内障有下述多种分类方法:

  1.根据病因①外伤性;②并发性;③代谢性;④药物及中毒性;⑤发育性;⑥后发性。

  2.根据发生年龄①先天性;②婴儿性;③青年性;④成年性;⑤老年性。

  3.根据混浊部位①皮质性;②核性;③囊下性;④囊性。

  4.根据混浊程度①未熟性;②肿胀性;③成熟性;④过熟性。

  5.根据混浊的形态①点状;②冠状;③板层状;④其他形态。

  6.根据是否进展,①静止性;②进行性。

  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下,大多数成年人的正常晶状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轻微混浊;老年人品状体核硬化光学密度增高,皮质纤维有淡的放射状纹理,这些情况均为生理性改变不属于白内障。

  晶状体轻度混浊不影响视力者,没有临床意义。当混浊使视力下降者,才认为是临床意义的白内障。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将晶状体混浊并使视力下降到0.7或以下者作为诊断指标。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