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外科学 > 正文

髋关节后脱位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概述

  髋关节由股骨头、髋臼和韧带等构成。由于髋臼深,股骨头与髋臼之间有圆韧带相连,关节周围有坚强的关节囊、韧带和丰厚的肌群保护,结构十分稳定。髋关节脱位(dislocation of the hip joint)多由强大的暴力引起。按股骨头脱位后的方向可以分为前、后和中心脱位。其中以后脱位最常见。

  病因和发病机制

  当髋关节屈曲90°时同时在内收内旋位,此时股骨头已超越髋臼边缘,不再抵触髋臼骨面而抵在关节囊上。股骨颈前缘被髋臼前内缘挡住,形成以支点为中心的横杆,如外力继续作用,薄弱的后关节囊壁即发生破裂。暴力来自膝部向骨盆或骨盆推向股部即可发生后脱位。如坐在公共汽车上,髋、膝屈曲各90°并内收位(即一腿搭在另一腿上,即所谓二郎腿),骨盆固定暴力经膝部向后即可发生后脱位或者膝顶住前面靠背当猛裂刹车或撞车时暴力经躯干骨盆推向前方也同样可引起髋关节后脱位。若下肢内收较少,股骨头撞击髋臼后缘,可合并髋臼后唇撕裂骨折,或股骨颈骨折,撞击或牵拉坐骨神经而产生神经挫伤。

  髋关节后脱位有5种类型:

  I型  单纯性后脱位不伴骨折或仅有小片骨折。

  Ⅱ型  后脱位伴有髋臼后缘有大片骨折。

  Ⅲ型  脱位伴有髋臼粉碎性骨折,骨折块可大可小。

  Ⅳ型  后脱位伴有髋臼缘及壁也有骨折。

  Ⅴ型  脱位伴有股骨头下骨折。

  临床表现

  1、患者有严重外伤史如撞车、交通事故,塌方、或高处摔下。

  2、受伤关节发生剧烈疼痛,关节活动功能丧失,不能走路和站立,患肢畸形明显,可以在臀部摸到脱位的股骨头,大腿呈内收、内旋屈曲畸形。

  3、根据髂坐线、Bryant三角和作Choemaker线交点检查均显示股骨大粗隆上移的征象,髋关节套叠(或望远镜试验)为阳性,下肢短缩,不能外展和伸直。在陈旧性损伤中患髋屈氏试验为阳性。

  4、部分病例可有坐骨神经损伤的表现,大都为挫伤,2-3个月后可自行恢复。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X线片可明确显示后脱位,以及有无合并骨折。是确诊的主要检查手段。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患者有强大的暴力史,患肢缩短,髋关节典型表现为屈曲、内收、内旋畸形。X线片可明确显示后脱位,若有骨折也可看到。同时注意有无坐骨神经损伤,使膝以下感觉运动损失呈瘫痪状态。

  治疗

  应争取早日手法复位,经过时间越久复位越加困难。最佳时间选择在伤后24-48小时。采用全身麻醉或腰椎麻醉,病人仰卧地面的垫子上,复位方法有:

  一、Allis法一助手将患者骨盆固定,术者骑跨在腿上用双手抱起胫骨上端使膝髋各屈曲90°,牵引、外旋伸直下肢。在牵引外旋过程中可听到清脆的响声,说明股骨头已复位,患肢畸形消失,髋关节可做各向活动。

  二、Bigelow法病人腰麻或全麻及睡在垫子上,助手稳住骨盆,术者一手握患肢踝部另一前臂套在腘窝处使膝、髋各屈曲90°牵引下内收、内旋,膝贴近躯干,继续牵引使髋外展外旋伸直即可将股骨头送入髋臼内,这个动作若是左髋关节脱位如像作一个大问号(?)。右侧复位正好是一个反问号( ),股骨头纳入髋臼可听到或感到弹响。

  三、膝牵引法(Bihler法)

  患者卧于垫子上,骨盆由助手稳住,患肢膝髋各屈曲90°用一宽布带结成一圈,套在患肢腘窝下,术者一膝跪于患侧地面,另一脚立于地面,膝关节屈曲成直角置于患肢腘窝下(右髋关节脱位时术者用右膝,左髋关节脱位时,术者用左膝)将布带圈扭转成8字形。术者弯腰,然后将8字形上圈套于术者颈部。术者以一手握住患肢踝关节之上前方(右髋关节脱位时术者用右手,左髋关节脱位时术者用左手)另一手扶住患肢之膝部。然后术者伸直躯干和颈部,使布带圈向上牵引患肢,同时以紧握踝部的手向下施加压力,牵引力应缓慢而有力,不可使用冲击性力量。牵引时将患肢膝部作不同方向旋转可帮助复位。此时可听到响声复位即已成功,髋部畸形消失,并可作全面的被动运动。

  四、Stimson法即使病人俯卧在书桌上,髋关节挂在桌外,使膝关节、髋关节曲90°进行牵引也可使髋关节脱位复位。

  五、固定及功能锻炼复位患肢进行皮肤牵引或石膏固定。髋关节放置在功能位上外展30°屈曲15°,固定时间3~5周。并鼓励病人进行功能锻炼。足趾踝关节活动,股四头肌收缩防止肌萎缩。待固定、牵引去除后逐步下地持拐行走,练习膝髋屈曲幅度直至恢复正常。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