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清热药——熊胆

  类别:清热药

  拼音:XIONG DAN

  拉丁:Fel Ursi

  别名:黄熊胆、黑熊胆

  药用部位:

  药材性状:胆囊呈长扁圆形,上部狭细,下部膨大成囊状,长10~20cm,宽5~10cm.表面黑色、棕黑色或黄棕色,显光泽,微有皱褶。囊内有干燥的胆汁,习称“胆仁”,呈块状、颗粒状或粉末,金黄色,透明如琥珀,有光泽,质松脆者习称“金胆”或“铜胆”;黑色、质坚脆或呈膏状者习称“墨胆”或“铁胆”;黄绿色、光泽较差、质脆者称“菜花胆”。气清香,味极苦,有粘舌感。

  产地:东北

  采收加工:饲养者,可根据需要随时捕杀,取出胆囊。取出胆囊后,将胆囊管口扎紧,剥去胆囊外附着的油脂,用木版夹扁,置通风处阴干,或置石灰缸中干燥。

  性味归经:寒;苦;归肝、胆、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用于治热黄,暑泻;小儿惊?,疳疾,蛔虫痛;目翳,喉痹,鼻疮。

  用法用量:内服:或入丸、散,0.2~0.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点眼。

  禁忌:虚寒证禁服。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医师资格考试辅导

2021年课程

980起

查看详情>>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