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外科学 > 正文

跖骨骨折(fracture of the metatarsal)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概述

  跖骨由五个长骨构成。第1跖骨最粗大,发生骨折的机会较少;第2-4跖骨发生骨折的机会最多。第5跖骨基底由于是松质骨,常因腓骨短肌猛烈收缩而发生骨折。跖骨骨折(fracture of the metatarsal)多由直接暴力所致。临床常见,有跖骨干骨折,第5跖骨基底骨折,跖骨颈骨折疲劳骨折。

  病因和发病机制

  1、跖骨干骨折:

  多为重物压砸直接外力所致。以第二跖骨最多见,第二、五跖骨次之。常常几个骨折同时存在。由于跖骨间互相支持,骨折后一般移位不明显,仅有少数因外力作用而向跖侧成角或远段重叠于近侧的下方。

  2、第5跖骨基底骨折:

  多因足内翻损伤时附着于其上的腓骨短肌的猛烈收缩引起撕脱骨折,移位不会太大,注意与跖骨基底骨骺未闭合,腓骨长肌腱的籽骨相鉴别。后两者骨边缘光滑,规则,且为双侧性。

  3、跖骨颈骨折:

  骨折后跖骨头跖屈并向跖侧移位,如不矫正畸形,愈合后负重时凸出的跖骨头可引起局部疼痛。

  4、疲劳骨折:

  多见于长途行军的战士,故又名行军骨折。长途行走或马拉松赛跑等,足部肌肉过度疲劳,足弓塌陷,第二、三跖骨承重增加,超过骨皮质及骨小梁的负荷能力,即逐渐发生骨折。

  临床表现

  跖骨骨折,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压痛,皮下淤斑,足部缩短畸形不能行走。检查可发现骨折部局限性压痛,有纵向叩击痛。疲劳骨折最初症状为前足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局部压痛。数周后骨痂形成,局部可扪及硬块。由于没有明显外伤史,诊断常延误。X线检查,早期可为阴性,2~3周后可见骨折线和骨痂。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X线拍片检查;可显骨折征象,但疲劳骨折,早期X线片多能阴性,一般骨折不到完全断离,同时骨膜产生新骨。

  诊断

  1、跖骨骨折,局部疼痛,肿胀,压痛。

  2、疲劳骨折前,初为前足痛,劳动后加剧,休息后减轻,2—3周后在局部可摸到有隆凸。

  3、X线检查:可显示骨折征象,早期X线检查可能为阴性。

  治疗

  1、跖骨干骨折:

  无移位或轻度移位,不需复位,休息3-4周后即可下地活动。移位较大,特别是向跖侧成角者必须矫正,多发性开放性骨折移位严重,不能以手法复位时,考虑切开复位,钢针内固定,以恢复足的纵弓和横弓,术后用短腿石膏托固定4—6周。

  2、第5跖骨基底骨折:

  一般很少移位,无需复位,可给局部外敷活血止痛类中药,用绷带包扎,适当休息2—3周即可。

  3、跖骨颈骨折:

  有移位者需复位,复位时先将足趾强行牵引并向跖屈,使骨折面互相顶住,术后用一长腿石膏固定患足跖屈位3—4周。若手法复位失败,作切开复位,交叉钢针内固定,4-6周后拔出钢针。骨愈合牢固后负重行走。

  4、跖骨颈疲劳骨折:

  以休息为主,鞋底前部可适当垫高,使负重点后移。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