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诊断学 > 正文

血清清蛋白和球蛋白测定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血清清蛋白

  1.测定方法

  溴甲酚绿法(BCG法):溴甲酚绿是一种阴离子染料,在pH4.2的缓冲液中,与白蛋白结合成复合物,溶液由未结合前的黄色变成蓝绿色,在628nm波长的吸光度与白蛋白浓度成正比,经与同样处理的白蛋白标准液比较,即可求得白蛋白的含量。

  2.临床意义

  (1)清蛋白浓度增高:除严重脱水,血浆浓缩而使清蛋白增高外,尚未发现单纯清蛋白浓度增高的疾病。

  (2)清蛋白浓度降低:同总蛋白浓度降低。

  球蛋白的含量及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例

  1.球蛋白的含量是通过血清总蛋白测定值减去血清清蛋白测值计算出的。

  2.临床意义

  (1)球蛋白浓度增高:临床上球蛋白增高多见于炎症、免疫系统疾病和肿瘤。

  1)细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急慢性感染:结核病、麻风病、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

  2)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等。

  3)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单克隆疾病,它是由浆细胞恶性增殖造成的异常高的单一Ig(多见于IgA或IgG0)血症。淋巴瘤也属单克隆疾病。

  (2)球蛋白浓度降低:见于血液稀释、严重的营养不良、胃肠道疾病等。

  3.清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比值) 

  A/G比值反映了清蛋白与球蛋白浓度变化的关系。正常A/G比值为1~2/1。临床上常用A/G比值来衡量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当A/G比值小于1时,称比值倒置,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特征之一。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