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尺骨近端后方位于皮下的突起为鹰嘴。与前方的尺骨冠状突构成半月切迹。此切迹恰与肱骨滑车形成关节。尺肱关节只有屈伸活动。尺骨鹰嘴骨折,是波及到半月切迹的关节内骨折。因此解剖复位是防止关节不稳及预防骨性关节炎及其他合并症发生的有效措施。尺骨鹰嘴骨折较常见,多发生在成年人。占全身骨折的1.17%。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直接外力摔倒时肘关节伸直拉着地,或直接打击到肘后,造成粉碎骨折,骨折端多无分离。
二、间接外力摔倒时肘关节处于关伸直位,外力传达至肘,肱三头肌牵拉而造成撕脱骨折。骨折线可能为横断或斜行。两骨折端有分离。
三、骨折分类尚无共同接受的观点,北京积水潭医院,将骨折分为下述几种。
(一)无移位的骨折骨折无移位,可包括粉碎、横断或斜行骨折。X线片上显示骨折分离2mm以下,肘关节有对抗重力活动,也即伸肘功能的完整。
(二)有移位的骨折骨折端分离在3mm以上,且无对抗重力的伸肘活动。又分为以下几种:
1.撕脱骨折多在接受肱三头肌腱止点处发生。骨折块较小。骨折线多为横形。
2.横骨折或斜行骨折斜骨折的骨折线多从前上走向后下。有利于用螺丝钉固定。
3.粉碎骨折多为直接外力所致,有时合并软组织开放伤。
4.合并肘关节脱位的骨折肘关节前脱位时多见。骨折线呈横行或短斜行。且多发生在尺骨冠状突水平而伴有明显移位。
临床表现
外伤后如骨折无移位,肘后肿胀、压痛,伸肘无力。有移位的骨折及合并脱位的骨折,肿胀范围较广泛。肘后方可触到凹陷部、骨折块及骨擦音。肘关节功能丧失。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X线检查:侧位x线检查可以明确骨折的部位、移位程度。按骨折线形状及移位程度可以分为三型:Ⅰ型,无移位及移位程度<2mm;Ⅱ型,有移位,撕脱骨折、斜形骨折;Ⅲ型,有移位,骨折脱位,鹰嘴骨折肘关节前脱位。
诊断
肘关节外伤后肘后肿胀、疼痛,伸肘无力,肘关节活动障碍。临床检查可见肘后肿胀、尺骨鹰嘴部压痛。多数诊断容易,因无移位骨折在正位像上往往表现不出,因此应行X线肘关节侧位像;肘关节化骨中心在融合前有可能与骨折混淆,可疑者应摄健侧对比。
治疗
治疗的目的应达到伸肘有力而稳定。屈伸范围良好,及对合优良的关节面。常用的治疗方法如下。
一、功能位制动对无移位的各种类型骨折,于肘关节功能或半伸直位(120°-135°)以后石膏固定2-3周,去制动后开始练习肘关节活动。
二、切开复位内固定有移位的横断或斜行骨折,应尽量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有多种,视骨折类型而选用。松质骨螺丝钉或双皮质骨螺丝钉固定较常用。因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在术后1~2周,即可练习肘关节活动。钩形钢板或张力带钢丝“8”字缝合固定,则适用于粉碎骨折,可免除外固定早期活动。
三、骨折块切除及肱三头肌腱成型术骨折粉碎严重,冠状突与半月切迹远端完整,可行骨折块切除,但肱三头肌腱止点处应保留一层骨皮质,以利其和远端断面缝合。如不能保留一层骨皮质,则可将肱三头肌腱向下翻转固定到远端钻孔内。切开复位或骨折块切除者,一般固定于伸肘位,时间宜短,约3~4周即去除外固定,主动练习肘关节屈伸活动。
发生于老年人的严重粉碎性骨折,粉碎部分不超过半月切迹的1/3者(小于鹰嘴的80%)。可切除粉碎骨片后重建伸肘关节。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骨折不愈合、肘关节活动障碍、创伤性关节炎、尺神经损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