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髋关节中心脱位较少见,常合并有髋臼骨折。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主要是由于来侧方的暴力,直接打击在股骨粗隆区,可以使股骨头水平状移位,穿过髋臼内侧壁而进入骨盆腔。如果受伤时下肢位于轻度内收位,则股骨头向后移位,产生髋臼后部骨折。如下肢处于轻度外展与外旋,则股骨头向上移位,产生髋臼爆破型粉碎性骨折,此时髋臼的各个区域都有损害。
髋关节中心脱位可分为以下几型:
第1型:单纯性髋臼内侧壁骨折(耻骨部分),股骨头脱出于骨盆腔可轻可重。
第2型:后壁有骨折(坐骨部分),股骨头向后方脱出可有可无。
第3型:髋臼顶部有骨折(髂骨部分)。
第4型:爆破型骨折,髋臼全部受累。
临床表现
1、髋关节中心脱位往往合并有其他部位的损伤。如髋臼骨折后,股骨头突入不多者往往无明显畸形,可有伤处肿胀、疼痛、活动障碍。大腿上段外侧方常有大血肿。骨盆分离挤压试验时疼痛,被动活动髋关节疼痛,有轴心叩击痛。
2、如股骨头突入盆腔明显时,可有肢体缩短或内旋、外旋畸形,主动及被动活动髋关节受限。
3、有时可见合并有腹部内脏损伤。
疾病概述 病因病理 临床表现 检查检验 诊断鉴别 并发症 治疗 预后预防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髋部X线平片,可确诊髋臼底或负重面的骨折以及移位程度。CT检查可以对髋臼骨折有三维概念的了解。
治疗
髋关节中心脱位可以合并有低血容量性休克及腹部内脏损伤,必须及时处理。
一、第1型的治疗
1、牵引复位髋臼骨折,但轻度股骨头内移可不必复位,需卧床休息10-12周,作短期皮肤牵引以缓解症状。牵引过程中应早期坐起活动,以期用股骨头磨造出适宜髋臼,以利日后髋关节活动。股骨头移位明显,需用骨牵引复位。最常用的是在大粗隆下方钻入粗大螺丝钉经股骨颈至股骨头内,作侧方的牵引。床前摄片核实复位的情况,一般牵引4-6周,3个月后才能负重。
2、切开复位加牵引髋臼骨折复位不好者,股骨头突入盆腔不能复位者,同侧有股骨头骨折者,都需要切开复位,用螺丝钉或特殊钢板作内固定。术后用牵引10周。
二、第2-4型的治疗这类损伤髋臼损毁明显,治疗较困难。一般主张作切开复位和合适的内固定。第4型病例,髋臼损毁严重往往会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必要时可施行关节融合术或全髋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