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根据手或肘部着地摔伤史或肩部直接暴力击伤史,肩部疼痛,活动加重,肱骨上端周围明显压痛和肩部正、侧位X 线片可确诊,且可显示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鉴别诊断
一、肩关节脱位患者有明显的外伤史,或为倾跌,手掌撑地,肩部出现外旋外展,或为肩关节后方直接受到撞伤。因患处疼痛、肿胀,患者不敢活动肩关节,以健侧手托住患侧前臂,头部倾斜。体检有方肩畸形,用手扪摸肩部,原肩胛盂处有空虚感。Dugas征阳性。X线片可明确脱位的类型,是否合并有骨折。
二、锁骨骨折侧方摔倒,肩部着地更多见,撞击锁骨外端造成斜形骨折。骨折后局部肿胀、皮下瘀血、压痛或有畸形,畸形处可触到移位的骨折断端,如骨折移位并有重叠,肩峰与胸骨柄间距离变短。伤侧肢体功能受限 , 肩部下垂,上臂贴胸不敢活动,并用健手托扶患肘,头偏向患侧。X线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
治疗
一、无移位骨折线形或嵌插无移位的骨折,用三角巾悬吊患肢 3 周,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二、外展型骨折
1、复位方法轻度畸形或嵌入及年老体弱者,不需复位,腋下安放棉垫,患肢贴胸固定 3 周后,进行肩关节摆动活动。 畸形大或移位明显者,需手法复位。
方法:在麻醉后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助手在伤侧肩外展45°前屈30°、上臂中立位、屈肘90°位,沿肱骨纵轴向下牵引,由伤侧肩胸部绕过一条宽布带,向健侧锁骨方向作反牵引,待牵引取消重叠、成角畸形后,术者根据X线片上骨折移位方向进行手法复位,原则是沿着骨折移位方向的反方向进行手法复位,以骨折远端与近端相接,注意矫正成角畸形及侧方移位。待骨传导音恢复或X线片证实骨折复位良好后,缓慢放松牵引,沿着肱骨纵轴线轻轻叩击尺骨鹰嘴,使骨折端嵌入准确、牢固。再次用X线证实复位正确可靠,即可进行外固定。
2、固定
(1)超肩小夹板固定根据肱骨长度选择合适的小夹板固定。超肩小夹板共四块:内侧块上至腋窝,下至肱骨内上髁;前侧块下至肱骨前方,上至肩峰前上方;外侧块下至肱骨外上端,上至肩峰外上方;后侧块下至肱骨后下端,上至肩峰后上。在上臂部捆扎三道,在肩部将前侧、外侧、后侧三块板尖端所携带的活扣串联在一起,从肩、背、对侧腋窝到胸前方捆扎固定。注意松紧适当,避免压迫腋窝及肘部神经血管。
(2)U形石膏固定在肘关节屈曲90°位,用有棉垫作衬垫的石膏板由腋窝绕过肘关节、上臂外侧达肩部,再用绷带环形缠绕,使石膏板紧贴肩及上臂。但因肩部固定常不牢靠,容易松动,患者有时有不适感。
三、内收型骨折治疗原则同外展型,复位手法相反。贴胸固定时,上臂外侧骨折平面应放较多棉垫。 如不能保持对位,可用肩人字石膏固定 4 周。
四、粉碎型骨折
1、严重粉碎型骨折,若病人年龄较大、全身情况很差,可用三角巾悬吊,任其自然愈合。
2、手法复位难以成功,可采用手术治疗。经肩前外侧切口暴露骨折端,先用松质骨螺钉固定近折端骨折块,使外科颈骨折复位,再以T型钢板固定,或用张力带钢丝固定。术中注意修复肩袖。术后4-6周开始肩关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