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内科学 > 正文

乳头状囊腺癌临床表现

  【概述】

  乳头状囊腺癌(papillarycystadenocarcinoma)在涎腺肿瘤中比较少见,约占涎腺上皮性肿瘤的5%~7%,常被视为腺癌的亚型。Eneroth等称此种类型的肿瘤为“产生粘液的腺乳头状癌。乳头状囊腺癌来源于涎腺导管上皮。

  【临床表现】

  乳头状囊腺癌以腮腺最多见,其次为腭部小涎腺和颌下腺,颊粘膜、口底、舌及上唇等部位的小涎腺也可发生。据国内董绍忠报告,发病年龄12~72岁,平均42.5岁,以30~50岁多见,男女之比为2∶1。

  肿瘤似恶性混合瘤,常见症状是一局部无痛性肿块,生长较快,有的长的较大,呈结节状。由于腺腔显著扩大可形成囊状,并可发生出血、坏死,故常发生囊性变。触诊部分较软,穿刺可抽出血性分泌物。一般早期无明显粘连,活动。随肿瘤生长,活动度渐差,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并容易侵及深部的邻近组织,包括嚼肌和下颌骨。晚期常出现疼痛及面神经受累症状。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