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学术动态 > 正文

人原发性肝癌病因及发病的免疫病理及分子病理研究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人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对人们危害很大,对肝癌的研究是我国重点攻关课题之一。本项目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在232例肝炎、481例肝硬变、544例肝细胞肝癌(HCC)和464例癌旁肝组织、10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ChC)和73例癌旁肝组织中,(1)对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HCV)与肝炎、肝硬变及肝癌发病关系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研究;(2)对肿瘤基因及其产物与肝癌发病关系进行了研究;(3)对肝癌的超微结构改变与肝癌分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该项目研究从细胞、亚细胞、蛋白质分子及基因水平等对肝癌发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进行较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证明,在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HBV和/或HCV基因及其抗原均有较高的表达,这充分表明,HBV和/或HCV慢性感染与肝癌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病因及发病的研究,取得了明确的结果,这一结果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很多研究结果在国内外为首次报道。如首次提出在西北黄曲霉素低含量区HBV和/或HCV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因素,p53基因突变不是癌变的主要原因,但HBxAg与p53蛋白结合,改变了p53的功能,则在肝癌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它肿瘤蛋白及细胞因子在肝癌发生的作用研究也得到肯定的结果。肝癌的超微结构研究更有助于阐明肝癌的发生机理及对肝癌分化程度的判断。特别是肝癌超微结构改变与肝癌分级的关系研究结果为国内外首次报道。在本项研究过程中建立的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得到了较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本研究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115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论文45篇。有17篇论文被收入国际著名的数据库。本研究论文被国内外50余位作者所引用或索取单行本,研究成果被国内四部专著所采用。本研究成果,国内传播媒体多次报道。本研究建立的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已为国内20余单位所采用,建立的生物素探针标记技术,举办过三期学习班,在8个省市推广应用。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及良好经济效益前景。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