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学术动态 > 正文

完壁加盾板修复等多种技术治疗中耳胆脂瘤效果分析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中国研究者正积极分析观察完壁法加盾板修复等多种技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研究者研究了2001年9月至2006年1月手术的113例中耳胆脂瘤患者,男60例,女53例;双耳11例,共124耳。其中11耳经2次手术,1耳经3次,共137耳次手术。手术采取耳内切口,保留外耳道后壁,综合采用气钻铣切割耳道整块取骨、自体骨制臼柱枪柱听骨、鼓索弹压听骨、透明质酸酯膜防粘连、轮廓化清除病灶、耳道壁(盾板)重建、上鼓室乳突再气化、早期咽鼓管吹张等多种技术。平均随访(36.58±20.47)个月。

  术后随访的气骨导差〈20dB,或术后气骨导差虽〉20dB,但气导〈40dB者为手术成功。术后气骨导差〈10dB,或气骨导差虽〉10dB但手术前后气骨导差的差值〉30dB为显效;其余为有效。研究结果发现,术后118耳(95.2%)没有胆脂瘤复发,112耳(90.3%)具有正常耳道,鼓膜愈合。胆脂瘤复发6耳、听力下降5耳、鼓膜再穿孔1耳共计12耳再手术并随访〉12个月。112耳只经一次手术者术前气骨导差为(33.61±12.35)dB,术后气骨导差为(13.58±9.27)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5,P〈0.01)。12耳再手术者首次术前的气骨导差(38.83±12.43)dB,最后随访的气骨导差(10.38±8.99)dB,与首次术前相比,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t=5.38,P〈0.001)。手术有效47耳(37.9%),手术显效59耳(47.6%)。手术成功共106耳(85.5%)。

  骨导变化:术前平均骨导阈为(17.3±13)dB,与随访平均骨导阈(15.15±11.79)dB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t=4.77,P〈0.01)。其中骨导阈上升2l耳(16.93%),不变42耳(33.87%),下降61耳(49、19%)。10例19岁以下患者术后气骨导差为(8.80±5.27)dB,听力全部达到成功。

  由此,研究者得出结论,完壁法加盾板修复等多种技术治疗中耳胆脂瘤,术后大多数不仅可以获得安全、干耳和正常的耳道,绝大多数听力可改善甚至恢复正常。复发率低,且复发后用同样的治疗方法仍能获得很好效果。对少年儿童能保持生理的耳道和听力,尤其有益。多种技术采用对骨导亦是安全的。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