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学术动态 > 正文

分化型甲状腺癌Ⅵ区与Ⅱ-Ⅴ区淋巴转移的关系及预后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中国研究者探讨了分化型甲状腺癌Ⅵ区与颈侧区(Ⅱ-Ⅴ)区颈淋巴转移的特点,为临床选择正确术式提供依据。研究者回顾性分析1984年3月至2000年12月,99例甲状腺癌患者在辽宁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进行初次手术,同期行颈清扫术,进行病理检查,术后随访,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9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中,乳头状甲状腺癌61例(双侧乳头状甲状腺癌1例),乳头滤泡混合型13例,滤泡状甲状腺癌25例。根据2002年UICCTNM分期:Ⅰ期60例,Ⅱ期1例,Ⅲ期5例,Ⅳ期33例。一侧腺叶及峡部切除80例,一侧腺叶及对侧大部或次全切除15例,全甲状腺切除术4例。

  一侧腺叶及峡部切除80例,一侧腺叶及对侧大部或次全切除15例,全甲状腺切除术4例。全部患者同期颈清扫术104侧(双颈清扫5例),其中经典性清扫66例(68侧),改良性清扫33例(36侧)。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阳性83例(86侧),其中3例双侧淋巴结阳性,颈淋巴转移率为83.8%(83/99)。VI区阳性率37.5%(39/104),颈侧区(Ⅱ-Ⅴ区)阳性率76.9%(80/104),VI区和颈侧区淋巴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配对X^2检验,X^2=33.01,P〈0.01)。统计分析表明颈侧区淋巴转移和Ⅵ区淋巴转移无相关性(独立X.检验,X^2=2.08,Pearson列联系数C=0.14,P〉0.05)。

  10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88.3%和84.5%。由此,研究者得出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Ⅵ区与颈侧区(Ⅱ-Ⅴ区)淋巴转移率不同。不能仅从Ⅵ区转移判断颈侧区是否有转移。发生Ⅵ区淋巴转移的患者不比颈侧区(Ⅱ-Ⅴ区)淋巴转移的预后差,经过正确的外科治疗,预后较好。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